礓石礓石礓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目:礓石

拼音:jiāng shí ㄐㄧㄤ ㄕㄧˊ

中文释义:1.小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安石榴》:“栽石榴法……竖枝於坑畔,环口布枝,令匀调也。置枯骨、礓石於枝间,下土筑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姜石》:“礓石……或作礓砾。”2.泛指石头。《南史·到溉传》:“ 溉 第居近 淮水 ,斋前山池有奇礓石,长一丈六尺。” 唐 卢纶 《题伯夷庙》诗:“ 中条山 下黄礓石,垒作 夷 齐 庙里神。”[1]学科:其他实用矿物与岩石

词目:礓石

英文:ginger nut

释文:石灰岩淋滤形成的,或黄土、红土层中的钙质结核入药的药用岩石。主组分为方解石,可含少量石英、长石及角闪石、云母等,均一结构或斑屑结构。白或灰白、黄白等色,以白色,亦用于配丸散内服治中暑吐泻、痢疾;今更用于改良水质等,并治疗其他病症。俗名为裂礓石、黄土小僧。另,古本草文献中,还有一种“姜石”,是指岩洞中石钟乳的根部,即所谓殷孽,不入药用。[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