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母本为豫花7号,父本为鲁花9号。2002、200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组花生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省花生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生育期113天左右,品种类型中间型,开花习性连续开花,荚果发育充分,饱果率66.6%,特异性荚果为标准普通型,幼茎颜色微红色,茎色绿色,主茎高41.5cm,叶片浓绿色,叶大小大,株型直立疏枝,结果枝数7.8个,荚果类型普通型,缩缢浅,果嘴情况钝,结果数每株15-23个,百果重166.4克,出仁率69.7%,籽仁形状椭圆形,种皮颜色粉红色,种皮表面光滑,百仁重70.1克。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品质测定:蛋白质含量25.14%,粗脂肪含量51.48%,油酸含量40.5%,亚油酸含量37.4%。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对枯萎病,叶斑病中抗,锈病,病毒病中抗,种子休眠强,抗旱性一般,耐瘠性强,耐涝强。
产量表现2002年区域试验,6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7.55%,2003年继试,7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9.34%,2年平均亩产222.82kg,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8.17%。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62.7kg,平均比对照豫花6号增产14.8%。
主要优缺点该品种高产、抗涝性强,稳产性好,生育期内长势强,抗黄化,抗病性较好,果较大,结实性好;饱满度稍差,适合夏播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麦收后要及时灭茬,抢时足墒播种,最好在6月15日前播种。2、密度:每亩12000穴,每穴两粒。3、田间管理:苗期注意浇水,防止干旱,促苗早发。中后期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进行根外追肥,补充营养,促进果实发育充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