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27(原中404)以具有美棉亲缘的中0710为母本,与抗病性好的中5427为父本杂交育成。1997—1998年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目录
基本信息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要点
基本信息
[1]
品种名称:中棉所27
作物类别:棉花品种
品种特性:早熟棉
国家审定:国审棉980003
省级审定:(豫)审证字第97411号
育种者:喻树迅、余学科、黄祯茂、原日红、范术丽、王东山、孔祥云
适应性和适宜地区:该品种在黄淮海棉区无病地和病地作麦(油)棉两熟夏套种植,也适于新疆内陆棉区和特早熟棉区各类棉田作一熟春棉种植[2][2]
特征特性中棉所27生育期108天,比对照中棉所16早熟5天,霜前花率79.3%—89.8%,平均霜前花率为84.6%。据全国和河南省夏棉生产试验结果,霜前花率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23%和23.2%,比豫棉12早熟3天,比中棉所20早熟2天。种子短绒少,出苗好,生长发育快。株高60—70厘米,植株筒形,紧凑。茎秆坚韧,抗倒伏,茎色青紫,绒毛少,叶片小,叶色较深,第一果枝着生节位5.3节,果枝与主茎夹角小,结铃性强。铃圆形,嘴尖,中等大小,单铃重4.8克,衣分39.0%,子指10克。铃壳薄,吐絮畅,易收摘,絮色白。
抗病性:1994—1997年测试,平均枯萎病病情指数1.4,黄萎病病情指数10.8,是兼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短季棉品种。
纤维品质:据有关资料显示,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测试结果,2.5%跨长28.3毫米,整齐度50.1%,比强度21.3cN/tex,伸长率6.3%,麦克隆值4.1,光反射率74.6%,黄色深度8.5,环纺强度123,气纱品质1863。[2]
产量表现1994—1996年分别参加全国与河南省夏棉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各类试验每年霜前皮棉产量均居首位。在全国生产试验中,平均每公顷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877.5千克和789千克,霜前花率89.8%;在河南省夏棉区域试验中,平均每公顷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849千克和697.5千克,霜前花率为79.3%。[2]
栽培要点麦棉两熟栽培,实行3行小麦、1行棉花的种植方式,棉花行距70—80厘米。新疆内陆棉区要与粮食作物或绿肥合理轮作。黄河流域于5月中下旬在麦行中播种,先播种,后灌麦黄水,以助出苗。新疆内陆棉区4月中下旬播种,播深4厘米,播后及时覆膜。麦茬棉麦收后及时追施提苗肥,抢灌提苗水,消灭害虫,破除麦茬。中等地力棉田每公顷留苗9万—12万株,单株留果枝6—8个;新疆内陆棉区每公顷留苗15万—18万株/公顷,单株留果枝5—6个。
蕾期、初花期、花铃期喷施缩节安2—3次,因中棉所27对缩节安比较敏感,蕾花期每公顷用原粉7.5—15克,花铃期用量增到22.5—30克,涝年多喷,旱年少喷。每公顷除施尿素60—75千克作提苗肥外,定苗后应追施饼肥450—750千克/公顷,过磷酸钙600—750千克/公顷或厩肥1.5万千克,初花期追施尿素150—225千克/公顷,总计每公顷施纯氮105—150千克,五氧化二磷75—120千克;新疆内陆棉区中等地力每公顷以尿素300千克加过磷酸钙300千克为基肥,初花期追施尿素300千克加过磷酸钙75千克。及时防治虫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