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棉杂2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品种名称:豫棉杂2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10011

转基因生物名称:利杂棉6号

选育单位:南阳市利华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邯郸109×鲁棉研21

特征特性单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4天。出苗一般,前中期长势强健,后期长势较弱,整齐度一般;植株塔型,松散,株高105.3cm,茎杆有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结铃性一般,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6.6节,单株果枝数14.3台,单株结铃数26.4个,铃重6.1g,籽指11.3,衣分40.5%,霜前花率93.3%;吐絮畅,易采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6年枯萎病指19.6,黄萎病指26.2,耐枯萎耐黄萎病;2007年枯萎病指7.8;黄萎病指29.1,抗枯萎耐黄萎病。

抗虫鉴定经中国农科院生物所抗虫鉴定:抗虫株率100%,抗棉铃虫。

品质分析2006、2007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1/30.1mm,断裂比强度29.5/29.4cN/tex,马克隆值4.6/4.8,伸长率6.3/6.2%,反射率75.3/76.2%,黄度7.3/7.8,整齐度指数84.5/85.5%,纺纱均匀指数147.0/146.6,纤维品质较优。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省杂交春棉区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84.9kg、108.9kg和102.0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9.0%、6.9%和7.8%,均居春棉1组13个参试品种第5位,皮棉增产极显著;2007年续试,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32.1kg、94.4kg、87.6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7.1%、3.8%和2.9%,分居春棉3组13个参试品种第10、11、10位,皮棉增产不显著。2008年参加省杂交春棉生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31.1kg、96.7kg和90.1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5.8%、3.5%和2.9%, 均居春棉3组6个参试品种第5位;2009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18.8kg、88.6kg和83.5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11.8%、8.6%和9.7%,均居春棉1组7个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或麦棉套作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密度:营养钵育苗4月上旬播种,地膜覆盖4月中旬播种;中高肥力地块种植密度1500-1800株/亩左右,一般肥力地力2000株/亩左右。

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早施重施花铃肥,后期适时叶面喷肥。根据长势及天气情况灵活化控,掌握少量多次原则。

3、病虫害防治:一般年份二代棉铃虫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棉花全生育期应注重防治红蜘蛛、盲蝽象等非鳞翅目害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