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1]
品种名称:中棉所7号
作物类别:棉花品种
品种特性:中熟棉
省级审定:1981年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告第一号[2]
特征特性中棉所7号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从引进的乌干达棉中系统选育而成,植株筒形,较紧凑,主茎粗壮,茎杆多茸毛,不易倒伏。叶片中等大小,生长势强,早发不早衰。铃壳薄,吐絮畅,僵瓣少,易收摘。铃重5克以上,衣分37%—40%。一般表现出苗好,现蕾早,开花早,较早熟。对水肥反应敏感,在旱地上增产较水地显著。不抗枯、黄萎病。
纤维品质:据有关资料显示,中棉所7号经河南省豫北棉纺织厂测定,品质长度32.40毫米,主体长度28.95毫米,强力4.31克,细度5942米/克,整齐度88%,成熟度1.43。[2]
产量水平1972—1973年山西运城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亩产皮棉分别为183.3斤和180.8斤,分别较对照增产30%和9.8%。1974年自行参加黄河流域棉区品种区域试验,子棉和皮棉产量均居首位,比对照增产25%—36%。[2]
栽培要点1、因生长势较旺,密度不易过大,一般每亩以4000—4500株为宜,旱地可适当增加。
2、耐旱,对水肥条件反应敏感,浇头水时间略为推迟;在高水肥地区密度应偏稀,注意控制水肥使用。
3、加强中后期整枝管理,以免郁蔽造成蕾铃脱落。
4、不抗枯、黄萎病,病区不宜种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