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陈绍宽(1889 10.07 - 1969 07.30),1889年生于福建省闽县,他的父亲原先是一名箍匠,后加入晚清海军,担任水手。由于家庭影响,陈绍宽在求学时代就不自觉地向海军靠拢。他17岁进入南洋水师学堂,攻读航海技术。毕业后,加入清朝海军服役。

辛亥革命后,陈绍宽在北洋海军任少校副官。1915年12月5日,陈其美等革命党人意图夺取“肇和”号军舰,陈绍宽指挥“海琛”、“应瑞”两舰截击,使革命党人夺舰计划功败垂成。因为这件“功劳”,他被破格提升为代理舰长,并获得赴欧留学的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在英国的陈绍宽加入英国海军,参与对德作战。在激烈的海战中,陈绍宽奋不顾身,荣立战功,被英女王授予“特别劳绩勋章”。

1919年,陈绍宽又作为海军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在那里,他零距离目睹了西方列强是如何打着“议和”的旗号瓜分利益,欺凌弱小。中国虽是战胜国,却如同案板的上的一块肉,任人宰割;国权任人玩弄,让陈绍宽有了切肤之痛:强权即公理、弱国无外交。要想在豺狼虎豹林立的国际舞台上屹立不倒,唯有自强;于是,他暗自下了决心,将自己献给中国海军事业,用强大的舰队来捍卫国家尊严!这次抉择,为他的人生展开一条艰险的荆棘之路。

陈绍宽回国后,在北洋海军扶摇直上,官越做越大,成为第二舰队的司令官。与此同时,国内的革命形势也发生着巨变。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随着革命枪声的响起,一道严肃的选择题又摆在了陈绍宽的面前;当时,直系军阀孙传芳控制苏、浙、皖等省,而陈绍宽则是一枚重要棋子。他的舰队游弋在长江下游,牢牢控制长江防线。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绍宽的态度对北伐举足轻重。到底是选择效忠自己的顶头上司孙传芳,还是归顺国民政府,反戈一击?陈绍宽沉思着。这些年来目睹的北洋军阀所作所为,以及南方革命政府的欣欣向荣,很快促使他下令了决心。于是陈绍宽果断下令,率舰队归附国民革命军。“背叛”意味着刀枪相见。不久,龙潭之战打响,陈绍宽反戈击向孙传芳。龙潭之战异常惨烈。革命军与孙传芳在巴掌大的一块地方你争我夺,相互厮杀。枪炮声、喊杀声、哀嚎声乱作一团,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终革命军取得胜利,摧毁了孙传芳的主力。陈绍宽因作战勇猛,被授予一等勋章和“中流砥柱”勋旗。北洋军阀的爪牙,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员猛将。

对于陈绍宽的实力,蒋介石早有耳闻。很快,陈绍宽成为国民党海军“中流砥柱”。1937年,全面抗战的枪声响起。正在英国访问的陈绍宽被紧急召回。蒋介石任命他为中国海军司令,主持长江防务。那时,日本已经拥有了世界第三位的强大海军,而中国海军弱小落后,主力舰的吨位,甚至还不如几十年前的北洋水师。怎么打呢?蒋介石认为:如果不能阻止日舰溯流而上,就彻底切断长江,谁也别想从这儿过。领命之后,陈绍宽紧急征用了几十艘商船,连同海军的8艘旧舰一起沉入江底,几乎在一夜之间建成坚固的“江阴封锁线”。他用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在江阴水域阻断航线,筑成一道坚固的水上要塞。小鬼子岂肯就此罢休!1937年9月,日军第三舰队倾巢而出,扑向中国守军,惨烈的海战拉开序幕。这场决斗,从一开始就不公平。日军有战舰,有飞机,有强大的后援支持。再看中国海军,要啥没啥。陈绍宽带着一推破铜烂铁,跟武装到牙齿的小鬼子决一死战,在谁看来,这都是一个笑话。暴露在敌机火力下的中国守军,只好用重机枪和高射机枪对空开火,迫使日军飞机不敢低空俯冲投弹。这种打法等于拿匕首和人家的长枪对戳,杀敌八百,自损三千。虽然也击落了好些敌机。但随着战争的延续,中国守军的缺点暴露的越来越明显,失败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结局;好在中国海军啥都缺,唯一不缺的,是拼死一战的决心。就凭这这股子狠劲,陈绍宽指挥的军队愣是将日军阻击了一个月之久。在日军的海空火力狂轰滥炸下,中国的舰艇,一艘接一艘沉没在长江的滚滚波浪中。江阴水战,中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但虽败犹荣。陈绍宽同强大的日军周旋,也创造了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在旁观战的德国顾问感慨说:这是一次世界大战后,最为激烈也最为奇特的一场海战。江阴海战虽然打出了中国人的血性,但中国海军却几乎全军覆没。有人说:陈绍宽将中国海军原来不厚实的家底败了个精光。

要说败家,陈绍宽还有一段故事。早在1928年,时任中国海军第二舰队司令的陈绍宽就曾经上书,要求花2000万元建造中国第一艘航母。建航母!那绝对是中国军界的重磅炸弹!消息传开,众人议论纷纷。造航母当然是好事情,但中国有这个实力么?这个时候,蒋介石既不想出钱,又不想失掉人心,就使出“拖”字诀:五年,十年,十五年,给陈绍宽画了一个大大的饼。一转眼到了抗战,中国海军那点家底都让陈绍宽折腾没了,而陈绍宽还在做他的海军强国梦:从辽东到南海中越边界,划分四大战区,建造20艘航母,每艘航母造价约18亿元。这可真是“宏图大业”,一下子把中国海军未来几十年的实践和理想都说完了。坚持的反面,就是顽固。在陈绍宽看来,他是在实践自己的海军强国梦;在别人看来这就是固执己见,痴人说梦。蒋介石看到陈绍宽的计划,啧啧舌头。陈绍宽啊陈绍宽,你把自己的家底赔个精光不说,还要烧包造航母,疯了吗?从这时,陈绍宽的仕途就开始走背运了。

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陈绍宽风风光光地出席受降仪式。随后,他就被架空。当年12月份,蒋介石将陈绍宽召到总统官邸,亲切问候了一番:厚甫(陈绍宽的字),近来身体如何?晚辈都上来了,你看他们干得都不错嘛。我就放手让他们干去了,你以为如何?你年岁大了,该休息休息了。与此同时,陆军长官周宪章已经带着蒋委员长的手谕冲向海军司令部。堂堂海军司令部,在毫不知情的情况被“清剿”。随后,蒋介石又清除了陈绍宽的嫡系,另设海军处,统办海军事务,处长由亲信陈诚担任。 属于陈绍宽的时代已然过去了,他只有黯然离开。

丢官之后,陈绍宽回到福建老家种菜养花,倒也清闲。就是在这两年,共产党节节胜利,国民党一败再败,眼看江山不保,蒋介石败走台湾已成定局。临走之前,蒋介石又想起:陈绍宽曾经贵为海军司令,说什么也不能让共产党拉拢过去。于是,他派福建省主席朱绍良“请”陈绍宽一同赴台。朱绍良置办厚礼,带着随从浩浩荡荡而去,结果陈府大门紧闭,拒不见客。没办法,朱绍良调转马头。毕竟是省主席,半道上老朱又生一计:打发随从先回去,自己杀了个回马枪,二上陈府。陈绍宽还以为来客已走,结果一开门正好撞上朱绍良,只好接客。朱绍良单刀直入:委座来电,要老前辈离闽赴台,共襄国是。 陈绍宽才不吃这套。国民党执政几十年,把中国搞得乌烟瘴气,有目共睹。再想想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航母计划被蒋介石搁置一边;堂堂海军司令部竟然无故撤销;海军强国梦遥遥无期……这不都是国是么?如果可以商量,早就商量了,何必等到今天!他索性倚老卖老:老夫年逾花甲,月是故乡圆,水是家乡好,还去台湾做什么?蒋委员长如一定要我飞往台湾,只好从飞机上跃下,葬身闽海波涛之中。陈绍宽无儿无女,孤零零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你逞凶!朱绍良撞了一鼻子灰,只有悻悻而去。

不久,福建省解放。陈绍宽公开表示拥护共产党,愿意为新中国尽心出力。在大是大非的政治议题上,陈绍宽又一次做出重大抉择:跟着共产党走,建设新中国!生命最后的20年,陈绍宽身体力行,践行诺言,直到1969年7月30日,安然而去。关于这20年,史料记载不多,但有一句话可以作为定评。“四人帮”打倒后,福建省政府为陈绍宽召开追悼会,推重他“是一位受人们尊敬的爱国民主人士”。

陈绍宽年谱

1889年10月7日生。

1906年,17岁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航海科驾驶专业,1908年毕业于,历任见习生、二副、大副、艇长。

辛亥革命后任镜清练习舰大副。

1914年,调海军总司令部任少校副官。

1915年12月,参与夺回被革命党人强夺的“肇和”舰。不久,擢升“肇和”舰上校代理舰长。

1916年,被派往美国考察海军,当年底又被派往西欧各国参观战事。

1917年5月,在英国战列舰队和潜艇部队参加对德国海军作战,获英国政府颁发“特别劳绩勋章’。

1918年,赴法国、意大利调查海军。同年秋任驻英武官等职。

1919年,任北京政府驻英海军武官兼海军留欧学生监督,并任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海军专门委员、国际海道会议中国海军代表。翌年回国,任“通济”舰舰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助直有功任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1923年,调任“应瑞”舰舰长,升海军少将。

1926年,任第二舰队司令,响应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率舰倒戈。

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8月率领舰队歼灭已抢渡长江南岸的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龙潭一役击败孙传芳。9月国民政府传令嘉奖,授一等勋章和“中流砥柱”勋旗。

1928年,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晋升中将。

1929年,海军部成立,任政务次长兼代部务,兼海军江南造船所所长。6月任海军部次长(副部长)。

1932年1月,任海军部长。决定福州海军学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请英国海教官到校任教,培养出数百名毕业生。先后派出数批海校留学生,为海军培育一批骨干力量。在出任海军要职的几年中,对建设海军,争回祖国版图、测量权、引水权以及造就海军人才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晋升海军上将,叙第一级(为首批9名一级上将之一),同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

1936年至1946年,兼任私立勤工学校董事长,将部分海军资产转拨勤工学校作教学经费,支持长期办学,培养出数以千计人才。

1937年,“七七”事变时,正在欧洲考察海军,闻警迅即回国,指挥海军抗战。8月亲临江阴指挥。一夜间建立举世闻名的江阴封锁线。

他指挥海军官兵坚持抗战,持久胜敌,先后参加上海、武汉等地会战。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积极组织海军敌后布雷游击队,长期打击敌人,配合全国各战场的作战。

1938年,改任海军总司令。

1945年,以中国代表团海军顾问身份赴美参加联合国筹组工作。1945年5月,任中国出席第一次联合国大会代表团顾问。9月9日,作为中国受降代表之一在南京出席日军投降仪式;抗战结束后,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拒不受命率舰堵截从山东半岛渡海挺进辽东的人民解放军,率长治舰南下台湾视察,返南京后即告辞职。1945年底遭蒋介石裁免,回福州隐居。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拒绝蒋介石的赴台电召,参与策动部分国民党海军起义;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预备退守台湾,派人请他赴台,他严词拒绝,影响并带动一批海军官兵留下迎接解放,参加新中国建设;福州解放后,他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

他是全国政协第1届委员、全国人大第1、2、3届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

1969年3月,患病住院;在生命最后一息,留下遗书,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关怀表示铭感终生,并劝告在台国民党军政人员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贡献;7月30日在福州病逝,终年80岁。

2009年,在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影片《建国大业》中,著名武打巨星李连杰饰演陈绍宽这位中华民国时期的海军宿将

追加,建国大业中,李连杰饰演的照片!

陈绍宽故居

故居外观

陈绍宽故居坐北朝南,占地754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建于1921年。抗战后不愿打内战的陈绍宽回乡隐居,在这里生活了23年。故居门前有一处埕,正面墙为西洋建筑式样。高大的鞍形封火墙带有典型的福州传统民居的特色,主座为穿斗式木结构,前、后天井,单进,进深7柱,面阔5间。东批榭现辟为“陈绍宽事迹展列室”,展列室墙上挂着主人在不同时期的照片。故居厅堂上有精美的灯杠,前廊的雀替、木垂花引人入胜。

花园故居西后侧为后院,正座西侧为花园,占地1000多平方米。花园内茂密的树木下由一座月型的水池,一座日型的池塘和一座四周环水的亭子组成,三者间水道相连。这正是主人的职业的再现,日型的池塘象征大海,月型的水池象征军港,四周环水的亭子象征指挥塔,相连的水道象征江河。可惜的是,由于年久失修,池塘石驳岸大部分已坍塌,池塘也成一潭死水。1960年,政府拨款重修陈绍宽故居。陈绍宽的祖宅,也就是他出生的地方,在村中中街的小山坡上与村幼儿园相隔不远的地方。

1986年,陈绍宽故居被批准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州市名人故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