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堂艺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清同治五年(1866年)末,随着近代造船工业的诞生,为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造船技术人员和海军人才,左宗棠提出“开设学堂,延致熟习中外语言文字洋师,教习英、法两国语言文字、算法、画法,名曰求是堂艺局,挑选本地资性聪颖、粗通文字子弟入局肄习”。船政遂创办求是堂艺局,并制定章程,对学制、培养目标、学生待遇、考试制度作了具体规定。艺局规定“入局肄习,总以五年为限”,“每逢端午、中秋给假三日,度岁时于封印日回家,开印日到局。凡遇外国礼拜日亦不给假”。考试制度也很严格,“开艺局之日起每隔三个月考试一次,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其学有进境,考列一等者,赏洋银十元,二等者无赏无罚,三等者记惰一次,两次连考三等者戒责。三次连考三等者斥出,其三次连考一等者,于照章奖赏外,另赏衣料以示鼓励。”艺局还规定:“各子弟到局后饮食及患病医药之费均由局中给发”,“每名月给银四两,俾赡其家”,“凡学成船主及能按图监造者,准授水师官职,如系文职文生入局习者,仍准保举文职官阶。”翌年2月,求是堂艺局开学,寄址福州于山白塔寺等3处。首期招收学生105名,开设驾驶和造船专业。6月,迁至马尾新校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