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护村遗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城东柳子镇附近,地处华山脚下,渭河南岸。1958~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队陕西队华县分队两次进行发掘。泉护村遗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要内容,是该类型一处颇具代表性的遗址;同时,还提供了该类型发展去向的重要物证。泉护村一期文化三阶段典型彩纹的变化

泉护村庙底沟类型(即泉护村一期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包含绘有两种花卉图案、一种鸟形图案的彩陶盆(钵),并有重唇小口尖底瓶、葫芦小口平底瓶和砂陶罐。 5种陶器特征鲜明,从早到晚发展的连续性清楚,阶段性明显,可分为3个阶段,经过了“成熟、转折、退化”的全过程。在该类型遗存中,发现有半地穴式方形房基,带斜坡或台阶、坑底有烧灶的“居穴”,两、三座一组的横穴式陶窑群等主要遗迹。

泉护村庙底沟类型遗存有其来龙去脉。它的渊源,本遗址最初阶段有一些线索;它的去向,本遗址还包含属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两期文化遗存──泉护村二期文化和泉护村三期文化。泉护村三期文化是包含鬲、的可以称作“龙山文化”的一种地方类型,它与泉护村一期文化面貌迥然不同,与山东龙山文化相比,除都有袋足(或空足)类陶器外,也相去甚远。泉护村一、二两期文化之间的连续性、阶段性则十分清楚。但如果把泉护村二期文化往前连接当作仰韶文化末期,似又嫌牵强,它是紧密衔接仰韶与龙山的过渡性质的文化。从泉护村二期文化的全部内容考察,上述过渡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史上的一次飞跃发展。泉护村一、二期文化的典型陶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