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形歙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箕形歙砚

制造年代: 唐

材料: 歙石

规格: 高3.5厘米,长20厘米,上宽11厘米,下宽15厘米

收藏地: 安徽省博物馆

介绍

1976年安徽合肥市唐开成五年(840年)墓出土。此砚色呈青绿,上窄下宽,三面口沿上翘成砚边,形如簸箕,因而得名。砚背近箕口处有二小方足,形成砚面下高上低的姿态。据米芾《砚史》中载,晋代已出现这种形制的砚,到了唐代,则比较普遍,成了唐砚的一个主要特征。箕形砚因其又似风字,所以又称风字砚。

歙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产于安徽歙州府婺源县(今江西婺源县)歙溪,又称婺源砚。唐武德元年(618年)开始以之制砚,南唐时达到全盛。歙石石质坚韧,润湿如玉,扣之如金石,以苍黑、青绿色泽为主,纹理变化多端。歙砚可以达到“贮水不耗,历寒不冻,呵气可研,发墨如油”的地步。难怪南唐后主李煜推崇备至,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定为天下之冠。历代文人珍之重之,以为价值连城。

这件唐代歙砚,是研究早期歙砚工艺的珍贵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