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镌刻于石碑上的书法、文辞。为安葬设立的称“墓碑”,也称“墓表”、“墓碣”;列于墓道前者称“神道碑”,入墓穴者称“墓志”,或称“墓志铭”、“圹铭”。
包括碑铭和墓志铭。碑铭的范围很广,有封禅和纪功的刻文,如秦始皇《泰山刻文》,韩愈《平淮西碑》等。有寺观、桥梁等建筑物的刻文,如韩愈《南海神庙碑》等。墓碑文则是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最后有韵文,称作铭。在封建时代,人们的身份地位不同,死后的墓碑形制和名称也不同,分别叫墓碑、墓碣、墓表。大官的墓碑是树立在墓道上的,这种墓道称神道,所以又叫“神道碑”。官阶低的则树“墓碣”。“墓表”则不论死者生前入仕与否都可树立,也称为“神道表”。墓表一般没有铭(韵文)。墓志铭是墓碑文的一种。前有志(散文),后有铭,但后世也有变化。它一般是由两块方石组成,一底一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某朝、某官、某人墓志),安葬时埋在墓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