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松滋市街河市镇;苦竹在街河市街西头,现在松滋二中校园内.其苦竹被人伐了不少,没有以前的枝繁叶茂,井也封了,亭子也没有以前光彩夺目.

故事还要从很久说起,街河市西边有座古寺。寺旁一眼清泉,长流不绝,其水甘洌异常,谓之甘泉。泉畔几簇修竹,四时常绿不凋,其枝形如龙爪,故称龙爪竹,又名苦竹。此地景致幽美,风物俊逸,古人誉为松滋八景之一。

相传北宋绍圣年间,黄庭坚因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谪,从京城赴黔州贬所,途经松滋。行至街河市,见一草庵,遂往庵中投宿。庵中主持长老,法名通慧,见有远方来客,热情相迎,安顿食宿,周全备至。用罢晚膳,黄庭些带上香烛,来到前厅拜佛。三叩已毕,庭坚抬眼前望,但见香炉中倒插一支中楷狼毫,不觉蹊跷,趋前近看,顿然大惊。众人见状,尽皆愕然。少顷,庭坚转过身来,朝通慧拱手道:“敢问长老,此笔从何而来?”通慧道:“此乃贫僧浚井而得。”庭坚道:“此极似晚生所遗之管。”“如此说来,请大人细观。”通慧取下狼毫,递与庭坚。“果如其然,长老请看,此处所镌二字便是晚生敝号。”通慧接笔,果隐见管尾“山谷”二字迹痕。“大人此笔何处所遗?”“蜀中虾蟆赔。一日书罢濯笔,不慎坠入井中。不期今日在此寻得,真乃异事!”众闻此言,愈觉惊奇。通慧寻思:“蜀乡遗物,楚地复得,莫非吾井与蜀中泉脉相通?”遂命小僧从井中打来泉水。庭坚连品数口,果与虾蟆赔泉味相同。通慧捧笔上前:“既是大人之物,理当奉还。”庭坚道:“晚生情愿相赠,恳请笑讷!”

送走客人,通慧手持狼毫,踱至井边,凝视泉涌,暗自思忖:“区区三寸之管,小小文房之物,何以能辗转黄泉之下,流徙千里之遥,穿山过岭,自蜀入楚?”百思不解,心中茫然,信手将笔插入井畔湿润之地。不想这笔管着土即活,顷刻泛青,不过半个时辰,已长出几根芽来,几日后便笋干森然,枝繁叶茂。此竹节生五枝,独具一格,全不似楠、桂、金、水诸竹。尤可怪者,是其长于此地,终年欣欣向荣,移植他方,立时凋零枝败。乡人争相观看,因闻其种于迢迢千里之外,艰苦流止至此,故称之“苦竹”。通慧为酬敬神灵功德,乃游方化缘,重修寺院,命名“苦竹寺”。

星移斗转,冬去春来,不觉五个寒暑过去,黄庭坚遇赦归来。再经街河市,但见此处寺宇轩昂,塔楼巍峨,疏竹摇摆,佳木葱茏,景象大非从前。想自己几载备遭坎坷,一朝重受天恩,不禁感慨万端,诗兴大作,遂题七律一首,以抒情怀。诗云:

云生草履踏芒鞋,

双手摩娑醉眼开。

竹苦鸣柯招野趣,

泉甘濡笔写诗才。

梵声高处群鸦唱,

塔影空中落雁回。

通慧老僧能识我,

当年山谷又重来。

(完)

陈煜,原名陈磊,陈蕾,男,1984年8月出生在湖北省松滋县苦竹寺村,原名陈磊,陈蕾.2002年从事水电工,曾在湖北省风光园林有限公司安装水电工,浙江省温州江心西园电工,水处理操作员兼水质检测员,浙江省丽水国际大酒店维修运行电工,上海中大中肿瘤医院总务科副科长,现在上海楚炫堂酒店公司担当工程部主管一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