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篮球运动员基本资料
姓名:李楠
英文名:
绰号:小李飞刀(李楠的李、剪刀的刀)、李团长
性别:男
身高:198cm
国籍:中国
项目:篮球
俱乐部:八一
国家队号码:10
俱乐部号码:11
出生年月:1974.09.25
体重:100kg
籍贯:哈尔滨
位置:小前锋
个人简介
李楠是一个能够激发人们想象力的球员。神乎其神的李楠在CBA总决赛第三场的表现,让人们想起了公牛队全盛时期的皮蓬;李楠还有一个NBA版的绰号“微波炉”。其实这些都只是李楠众多特点中的一部分,他真正的角色是神通广大的别动队特工。李楠不在正规部队行列,他多是肩负使命、作为“第六人”出场、攻敌要害、拯救危局、神出鬼没、出手如风。他是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在篮球场上的化身。
参加了八一男篮1994年至今的所有国内外重大比赛,曾多次立功受奖,是八一男篮多次夺冠的功臣队员之一。
个人网站:http://81linan.home.sunbo.net/
个人经历
1986年进入大连市体校
1988年进北京军区青年队
1991年入国家青年队
1996年入选国家队
辉煌战绩
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2年,2007年CBA联赛冠军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第八名
1998年泰国亚运会冠军
1999年、2001年、2003年亚洲锦标赛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8强
2008年北京奥运会8强
06-07 赛季技术统计
球队 出场 首发 时间 投篮 3分球 罚球 进攻
篮板 防守
篮板 助攻 抢断 盖帽 失误 犯规 得分
场均 八一双鹿 27 1 29.1 57.4% 44.7% 86.5% 1.48 2.55 1.88 0.03 0.18 1.70 2.44 18.3
总和 八一双鹿 27 27 786 104-181 68-152 84-97 40 69 51 1 5 46 66 496
2.郑(州)开(封)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外联总监李楠, 男 ,客家人,首届第二届中国郑州开封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外联总监、外联部部长
李楠参与了全国少林拳大赛、少林寺国际少林武术节迎宾活动、世界传统武术节迎宾式的工作,弘扬少林武术文化。
李楠与其他几位同志共同投资承办了首届中国郑(州)开(封)国际马拉松赛全民健身体育文化公益事业.李楠在参与筹备郑州开封国际马拉松赛的工作中,对马拉松的精神有了深刻的领悟,使他想到了河南省青年联合会的朋友—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河南优秀儿女代表洪战辉,因为他认识到新时代的楷模洪战辉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与马拉松比赛所体现的精神是相契合的。应社会各界要求并广泛征求意见,李楠向组委会和河南省青联汇报中提出邀请洪战辉出任首届中国郑(州)开(封)国际马拉松赛公益形象大使。在筹备首届马拉松工作中,得到了省青联几位领导对马拉松工作的大力支持。首届郑州开封国际马拉松赛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组委会和社会各界及投资承办方的共同努力下,大赛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郑州开封国际马拉松赛由网络发起,是世界上唯一连接两座城市的马拉松赛事,是世界上唯一近似直线最艰难的马拉松赛事!是河南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也是我国中部第一个国际马拉松赛!它对于繁荣发展体育事业,加快郑汴一体化进程,提升郑州开封这两座古都的国际化程度,推动中原崛起,推动中原城市群发展,扩大河南在海内外的影响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成为河南的又一张国际化名片!河南人民新骄傲!这是河南历史上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
李楠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媒体说:
“洪战辉精神其实也是一种马拉松精神!”
“河南的发展需要马拉松精神,同样也需要洪战辉精神,两者交相辉映。”
“新时代的楷模洪战辉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与马拉松比赛所体现的精神高度一致.”
3.乒乓球运动员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2.06.17
身高:169cm
体重:55kg
国籍:中国
籍贯:天津
项目:乒乓球
俱乐部:山东鲁能队
球拍底板:YASAKA
技术特点:左手直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
李楠从小就是一个很乖的女孩儿,父母叫做的事情,她从来没有抗拒过,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或许正是因为孝顺,她才拿起了当初并不喜欢而今天却无法放弃的乒乓球拍。 她从7岁开始打球,1995年进省市队,1996年进国家队。
1997、1998年全国青年赛女单第三;
1998年全国锦标赛女双第五;
1999年全国锦标赛混双冠军,中国公开赛女双冠军,女单第三,第45届世乒赛女单第三;
2000年法国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1年克罗地亚公开赛女单亚军,第46届世乒赛女单第五;
2002年奥地利公开赛女单冠军、女双亚军,埃及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美国、波兰、丹麦公开赛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双亚军,世界杯女单亚军;
2003年亚锦赛女团、女双、混双冠军,女单亚军,日本、中国公开赛女双亚军,47届世乒赛混双四强;
2007年乒超转会摘牌大会上,被重庆康德俱乐部以155万的天价摘走。李楠2006赛季效力于北京北大方正,总共代表北京队出战23场乒超联赛,战绩为16胜7负,胜率为69.6%,在整个胜率排行榜上位居第四;
2008年代表鲁能队获乒超女团冠军。
4.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李楠,女,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
1964 年 8 月 2 日出生,吉林省四平市人, 1987 年 7 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分配到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工作,历任学生工作处毕业分配办副主任、主任、团委书记、学工部副部长等职。 1999 年 11 月被评为副教授。 2000 年 8 月,任吉林大学团委副书记,分管学生社团联合会、团委办公室、青工部工作。 2001 年 5 月至今任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5.武汉大学教授李楠 ,女,1966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博士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大学本科毕业生武汉大学政教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中共党史专业。2003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思想史专业。现任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理论系党支部副书记,全国《资本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独立撰写专著《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及学术论文50余篇,合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获中国图书奖)等6部著作,副主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教材2部。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级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学校项目1项;主持学校重点项目1项。曾获得湖北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学校优秀教学论文2项,2003年度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并于2003年获武汉大学优秀共产党荣誉称号。2004年被湖北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全省高校理论学习先进个人,被武汉大学评为优秀研究生政治导师。
论 文
1. 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评论》,1998年第5期,独著。
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学报》,1999“邓小平理论专集”,独著。
3. 富于时代的新成果,《江汉论坛》,1999年第2期,独著。
4. 刘少奇的农业思想探析,《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5期,独著。
5. 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意义,《江汉论坛》,2001年6月,独著。
6. 刍议正确处理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系,《江汉论坛》,2001年第8期,独著。
7. 科技进步与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创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1期,独著。
8. 战后法国劳资关系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法国研究》,2002年第2期,独著。
9. 论坚持和发展剩余价值理论,《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独著。
10.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与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2期,独著。
11. 论按劳分配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江汉论坛》,2003年第5期,独著。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见丁俊萍主编:《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重点难点解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独著。
13. 正确认识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见丁俊萍主编:《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重点难点解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独著。
14.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见丁俊萍主编:《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重点难点解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独著。
著 作
1. 《分配制度十人谈》,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排名第四。
2. 《股份经济十人谈》,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排名第四。
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排名第四。
4. 《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原著导读》,石云霞主编,李楠等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排名第五。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排名第二。
6.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独著。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孙居涛、许珞华主编,李楠、俞文冉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排名第三。
科研项目
1.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形式·走向”为湖北省2001年社科项目,本人排名第二,总经费为6千元。
2. “两课”教学法研究为湖北省教育厅2001年教学研究重点项目,本人排名第四,总经费8千元。
3. “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为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本人排名第二,总经费5千元。
4. “工人阶级内部构成变化及其利益关系问题研究”为湖北省2002年社科项目,本人排名第二,总经费为5千元。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史”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2年项目,本人排名第二,总经费为6.5万元。
获 奖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2001年获中国第十二届图书奖。“围绕‘三进’工作开展《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教学改革”获“200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博士学位论文《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于2004年获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邓小平按劳分配思想》被评为武汉大学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二等奖。2005年,个人专著《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获武汉大学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论 文
1. 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评论》,1998年第5期,独著。
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学报》,1999“邓小平理论专集”,独著。
3. 富于时代的新成果,《江汉论坛》,1999年第2期,独著。
4. 刘少奇的农业思想探析,《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5期,独著。
5. 论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意义,《江汉论坛》,2001年6月,独著。
6. 刍议正确处理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系,《江汉论坛》,2001年第8期,独著。
7. 科技进步与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创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1期,独著。
8. 战后法国劳资关系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法国研究》,2002年第2期,独著。
9. 论坚持和发展剩余价值理论,《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独著。
10.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与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2期,独著。
11. 论按劳分配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江汉论坛》,2003年第5期,独著。
6.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李楠,男,回族,1956年7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任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负责供气、供热、加油(气)站行业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分管燃气管理办公室、加油(气)站综合管理办公室工作协调办公室、供热管理办公室。
曾任北京市公用局生产技术处副处长,北京市公用事业科研所所长,北京市加油(气)站综合管理办公室工作协调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城市综合管理协调办公室主任兼市加油(气)站综合管理办公室工作协调办公室主任、燃气管理办公室主任兼办公室工作协调办公室主任。
7.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38年2 月
民 族 汉
工作单位 材料与冶金学院
籍 贯 湖南
职 称 教授
毕业学校华东理工大学
毕业专业 硅酸盐工学
最终学历 本科
最终学位 学士
个人简介
1938年生,武汉科技大学首席教授。从事耐火材料科研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在国际烧结科学领域有较大影响,分别担任过第三、五、七届国际烧结科学与工艺国际会议,第六、七、八、九届世界烧结圆桌会议的国际委员会委员和第六届国际烧结科学学术及工艺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获国际烧结科学学会特别奖;并担任联合国际耐火材料技术会(UNITECR)中国执行委员,美国陶瓷学会出版的“Refractories Application”编委等职。对我国矾土资源的利用和深加工进行开创性研究,开发出高附加值产品;对利用菱镁矿资源生产高纯镁砂进行研究,提出菱镁矿烧结机理和动力学模型;开展碳复合耐火材料、洁净钢用耐火材料、氮化物陶瓷的研究。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等奖各三项;著作二本,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二本,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为我国耐火材料技术进步及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在国际耐火材料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研究方向
高技术陶瓷及耐火材料、氧化物/氧化物耐火材料、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洁净钢用耐火材料、耐火材料与钢水的相互作用、耐火材料资源综合利用
Li Nan, Chief Professor
B. 1938, the chief professor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upervisor of Ph. D candidates. B. S.,th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 Li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work on the silicate material and the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especially on refractory materials for 40 years. Being an executive member of unified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conference on refractories (UNITECR) in China, he is an member of 3rd, 5th and 7th international sinter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ST) conference, 6th ~9th ISST round table conference, and as chairman of organize committee of 6th ISST round table conference, and he was granted special award by ISST society. He also is chief editor of “Refractories Application” that published by America Ceramic Society and “Science of Sintering” that published by ISST society.
He harvested almost 10 prize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s and published over 150 academic papers, 2 books and edited 2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e won prize of the national S&T advancement awards (a second prize and a third prize respectively), and the metallurgy ministry and province S&T advancement awards (2 first prize, 3 second prize and 3 third prize respectively) for his excellent research on the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Research Interests:
Advance ceramics and refractory; Oxide and non-oxide composite ceramics; the refractory for clean steel making; Interaction between refractory and steel liquid,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refractories.
近期代表性论文(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1. N.Li, H.L.Li and Y W.Wei. Effect of microsilica in MgO based castables oxygen content of interstitial free steel[J]. British Ceramic Transaction, 2003, 102(4):175-179.
2. N.Li, H.Li and Y. Wei. Influence of Calcium aluminate cement in magnesia castable on total oxygen content of interstitial free steel[J]. British Ceramic Transaction, 2004, 103(3): 139-142.
3.WEI Yao-wu, LI Nan, CHEN Fang-yu. Effect of Fe2O3 Addition in MgO-CaO Refractory on Desulfurization of Liquid Iron[J]. J. Iron & Steel Res., Int ,2002, 10(4),: 4-7.
研究方向
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 高技术陶瓷与耐火材料 新型耐火材料原料合成 材料结构与性能
进修、留学 应邀至美,德,英,日,加,韩,俄等十余国家访问或讲学十几次。
担任十余次以上国际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国际委员会或组织委员会委员或副主席,主
席。
研究生培养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研究生6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0余人,在读博士生7人。
在研项目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间隙原子钢和耐火材料德相互作用及其与氧化物夹杂
德关系”,已近结题。
另承担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厅项目多项。横向项目多项。
科研成果
鉴定成果14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
三等奖三项。国际烧结科学学会特别奖一项。发表论文150余篇,三大索引摘录约50余篇。
专著两本。
8.山东摄影家1961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8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1990年、1996年在济南、北京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览;1993年开始从事新闻摄影,先后在《山东画报》、《大众日报》担任摄影记者,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师;其摄影作品在德国《莱卡世界》(LEICA WORLD)杂志、《彩色摄影》(Color Foto)杂志;美国《时代周刊》(亚洲周刊ASIANWEEK)、荷兰《 M 》、意大利《GRAZIA》等杂志发表。1995年、1996年分获第二届、第三届佳能杯“亚洲风采”专业组一等奖、特别奖;1996年获笫39届世界新闻摄影(WPP)比赛金牌;1996年获96'SSF世界体育摄影大奖赛特别奖;1996年获中国摄影艺术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1997年获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笫24届黑白双年展惟一个人金牌;1998年被评为中国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1998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画册《李楠报道摄影》;2000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播出人物专访;2001年、2004年摄影作品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2002年获冰心摄影文学奖;2004年6幅摄影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收藏;2005年出版“黑镜头”系列个人纪实摄影集《绝世金莲》;2005年接受英国BBC人物专访;2005年在北京798百年印象摄影画廊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览。
9.《望》杂志编委四川峨眉人。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重庆《新华日报》编辑。建国后,历任新华通讯社西南总分社启发、采编副主任,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地位那分社、伦敦分社首席记者和日内瓦分社、新德里分社社长,国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望》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国际新闻采访编辑工作。著有《北极游记》、《苏联通讯集》等。
10.演员(1965.1-)明星档案

姓名:李楠
国籍:中国
属相:蛇
现住地:北京市宣武区
星座:摩羯座
特长:装嫩
最拿手的好戏:装嫩
最擅长演的影视剧种类:装嫩
最擅长的角色:少年、青年皇帝{10-25岁皇帝}
饰演皇帝总次数:4次
长相:脸型较小
出生时间:1965年1月15日
李楠1965年1月15日出生,属蛇,摩羯座。
李楠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最早他是一名舞蹈演员,他首次进入电视剧领域的是电视剧《红楼梦》,被导演选中扮演贾宝玉的书童。从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扮演贾宝玉身边的书童

茗烟起,他已经拍了《二子开店》、《傻冒经理》、《女模特的风波》、《洋妞在北京》、《康熙王朝》、《新聊斋》等数十部影视剧了。
剧名 角色
《还珠格格》小卓子。
《红楼梦》宝玉书童茗烟
《康熙王朝》青年康熙{因为李楠饰演的是10-16岁康熙,且演技高超,演的也非常像,所以大家一般都称之为少年康熙}
《南少林》弘历
《南少林三十六房》乾隆
《斩立决》顺治
《新聊斋志异》{又称《新聊斋》《聊斋志异》}田道士

《洋妞在北京》
《天下第一媒》少年正德
《西风烈》赵括
话剧

《托儿》朱军
电影
《二子开店》小豆
《傻冒经理》小豆
《女模特的风波》小辣椒

11.CCTV主持人(1976.2-)昵称:鸭鸭
出生日:1976年2月12日
属相:龙
星座:水瓶座
出生地:内

蒙古
籍贯:天津
身高:167cm
体重:50kg
民族:汉族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爱好:看书、看电影、听音乐、跳舞、游泳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黑色、红色
最喜欢的水果:西瓜
最喜欢的食品:爸爸做的烧茄子
最喜欢的饰品:耳钉
最喜欢读的书:《老舍全集》
最欣赏的人:张爱玲
最喜欢做的事:请父母吃肯德基
最难忘的事:毕业分配
座右铭:生命的本色在于激情走过
李楠,中央电视台《互联时代》栏目主持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做主持人时间不长,但她清纯、智慧的荧屏形象,优雅、大方的主持风格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李楠青春亮丽,但她不想做花瓶话筒式的主持人。她说白岩松、曲向东、崔永元等前辈都是她学习的榜样。
13.《南方周末》图片总监1973年10月出生于武汉,1999年武汉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毕业,现任南方周末图片总监。同时担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理事,深圳职业摄影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学术顾问。
2001年,她获《人民摄影报》杰出图片编辑奖,2002年获首届中国新闻图片编辑最高奖金烛奖第一名。2005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学术研究成果奖。2007年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摄影从业者个人成就最高奖——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2005年受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大型展览“摄影中国”特邀,策展“21世纪新锐新闻摄影”。她还是国内首次在报纸上采用连续多页摄影专版报道方式的图片编辑,共获得20余次全国、省、市的新闻摄影奖项。
1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讲师女,2003年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获管理学学士。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留

校担任学院分团委书记,负责学生工作。曾经参与“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教材”的编写,参与“北京市宣武区人才资源战略规划”的课题研究。
承担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授课任务。
15.高青县农委办公室副主任男,1982年3月出生,大学学历,现任高青县农委办公室副主任。该同志勤奋敬业,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精益求精,认真做好办公室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全力做好农业重大会议和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做到了重大活动组织安排无闪失、无遗漏,较好地发挥了农委综合协调和窗口指导作用。树立了“严细管理、优质服务”的工作标准和工作形象,各项工作安排合理有序,保证了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2008年度“高青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16.辽宁大学助教女,1980年7月17日出生,辽宁沈阳人,2002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现在读辽宁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攻读计算机软件方向。2002年7月至今在辽宁大学数学系工作,教授本科生应用课程,辅助教学高等代数及数学分析。讲授过的本科生课程有:《数据库》。
17.吉林省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副书记吉林省省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副书记。从1995年任信息处副处长以来,一直分管《吉林政报》《吉林经济信息》两个刊物的工作,并兼任这两个刊物的副主编、主编(2000年机关机构改革后不再兼任吉林信息主编)。多年来,她一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刊物编排工作中,毫不懈怠,为两刊的发展付出了积极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