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青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愤怒的青年”

指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文学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英国人民希望社会制度能得到改革。1945年工党执

政,没有实现人民的这一愿望,而是推行“福利国家”

政策。1951年保守党再度执政,仍继续执行这一政策,人

民的生活虽有一定的改善,政治改革却成泡影,因此引

起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不满,这种情绪首先在文学

作品中反映出来。有些小说和剧本愤怒地攻击了英国社

会的阶级壁垒、统治集团和教会,对因推行“福利国家”

政策而造成的单调的生活表示不满,对上层社会的虚伪

和势利表示厌恶。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出身于工人阶级或

社会的中下层,以本阶级的举止行动为荣。这些作家彼

此之间并不相识,但是他们的观点与感情是一致的。

首先表现出“愤怒”与不满的是约翰·韦恩的小说

《每况愈下》(1954)和金斯利·艾米斯的小说《幸运儿

吉姆》(1954)。1956年青年剧作家约翰·奥斯本的剧本

《愤怒的回顾》上演,剧中主角对社会作了全面攻击,因

此,这一剧本成为这个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奥斯本被人

称作“愤怒的青年”,这个称号也被用来指这一新兴的

文学运动。

“愤怒的青年”成为50年代文学中占优势的力量。

怀有这种“愤怒”的作家还有:小说家约翰·布莱恩,他

的成名作是《向上爬》(1957);工人小说作家艾伦·西

利托以长篇小说《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1958)著

称;剧作家伯纳德·科普斯曾写《斯特普尼·格林的村

庄》(1956)一剧;工人出身的剧作家阿诺德·威斯克以

剧本《鸡汤加大麦》(1958)蜚声剧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