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作品名称:与张廷实书
作品年代:明代
作者:陈献章
文学体裁:散文[1]
作品原文诗直是[2]难作,其间起伏往来,脉络缓急浮沉,当理会[2]处,一一要到,非但直说出本意而已。文字[4]亦然。古文字好者都不见安排之迹,一似[5]信口说出,自然妙也。其间体制[6]非一,然本于自然不安排者便觉好,柳子厚比韩退之不及[7],只为大安排也。[1]
作品注释[1]张廷实:张诩(1455—1514),字廷实,号东所。南海(今广东省南海县)人,陈献章弟子。公元1484年(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进士。养病归里,六年不出。敦促赴京,授户部主事,寻丁忧归,累荐不起。武宗正德九年,拜南京通玫司左参议。又辞,一谒孝陵而归。有《张东所文集》。
[2]直是:真是,正是。
[3]理会:照顾,照料。
[4]文字:此指文章。下文“古文字”,指古文。
[5]一似:同“壹似”。壹,实在。《礼记·檀弓下》:“壹似重有优者。”
[6]体制:体裁,格局。每种文学体裁中,如散文,按形式说,就有杂文、随笔、小品等;按内容说,就有议论、叙事、抒情等;按文字长短说,又有巨制、中篇、短文等。
[7]“柳子厚”句:陈献章认为柳文比韩文拘谨,韩文比柳文自然。[1]
作品赏析陈献章认为文章既要讲究法度,即“起伏往来,脉络缓急沉浮”,都要仔细理会。又要自然天成,不宜在遣辞上过于雕琢,在谋篇上大费安排。这些实践经验,是值得后来人重视的。[1]
作者简介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别号石斋,晚号石翁,学者称白沙先生。新会(今广东省新会县)白沙里人。自幼聪明过人,读书一览便记。公元1447年(明英宗正统十二年)举人。次年考进士不第,绝意科举,归筑阳春台,读书每穷日夜。以荐,授翰林院检讨。曾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诗,名动京师。旋归,屡荐不应,讲学著书以终。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传世。其诗文多偶然率意之作。王世贞评其“诗不入法,文不入体”,“而其妙处有超出法与体之外者”,可谓知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