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黄花叶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主要症状花生黄花叶病又称花叶病,是花生主要病毒之一,主要发生在北方,集中在北京、河北、辽宁、山东半岛环渤海湾一带种植区,常流行成灾,严重时病株率高达93%。

危害症状花生黄花叶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株系侵染花生引起的,称花生黄花叶病毒病。本病近年发生危害严重,广泛分布于各花生区。早期侵染、植株变矮,单株荚果数和大果比例明显减少,已成为花生重要病害。花生黄花叶病毒种传病苗表现以黄花叶为主要症状。再侵染病株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黄斑或网状明脉,叶缘上卷,叶柄下垂,随后发展成黄绿相间的黄花叶,网状明脉和绿色条纹,病株中度矮化,籽粒变小。

发病规律花生黄花叶病病毒颗粒球状,直径28.7毫微米,致死温度55~60C,稀释限点100~1000倍,体外存活期6~7天。花生黄花叶病毒通过种子传毒,种传率一般1~2%。种传病菌是花生黄花叶病毒的初侵染源,靠蚜虫田间取食和试探取食传播,扩展蔓延,一般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形成高峰。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有效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降低花生黄花叶病的发病率,提高种子发芽率。

2、加强田间管理。与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间作,可减少蚜传。合理施肥,适当增施草木灰,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要喷施地果壮蒂灵,可使地下果营养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产量。

3、药剂防治。注意防治蚜虫,发病初期,要按植保要求用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防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