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门源县浩门镇南关。始建于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兵焚,光绪二十三年在原址重建了由三间礼拜殿,三间北房组成的小寺,取名为"尕寺儿"。民国13年(1924年),周围群众捐款募化钱粮扩建,建有砖木结构的大殿、南北厢房(宿舍、学房、沐浴室共21间),二层宣礼楼、山门、砖饰照壁,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布局严谨、规模壮观。1958年被关闭,1962年批准开放。"文化大革命"中又被关闭,宣礼楼、山门、照壁及十多间房屋被拆除,1980年经批准重新开放。1984年该寺成立门源县第一个经学班,首批招收满拉15人。198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对大殿进行了修缮,新建砖混结构的四层宣礼楼一座、水塘、宿舍、教房13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