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杂茄4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品种类别: 茄子

品种名称: 蓉杂茄4号

审定编号: 川审蔬2008 006

品种来源: 成都市第一农业科学研究所,该组合的父本“9901”是从原江苏农学院园艺系引进,用单株选育法经多代自交纯化的株系材料。早熟,花序着生节位低,果实棒状,紫色,坐果率高、耐寒,品质较好。母本是1989年从川南地区收集的早乌棒墨茄品种用单株选育法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的优良株系材料,植株较高、早熟,抗病性较强,果实长棒状,紫黑色,风味品质佳。

特征特性: 生长势强,株高0.75米,开展度0.62米×0.57米,茎黑紫色,果实棒状,纵长25厘米左右,横径6.0厘米,果皮紫色。单果重250克左右。极早熟,从定植到始收45天左右,比本地早熟主栽品种“蓉杂茄1号”略早,前期产量高,植株抗病抗逆性好,单株结果多,果肉细嫩,商品性好。

产量表现: 在2005年在彭州、南充、自贡,2006年在南充、自贡5个点的省区试中,该组合春播的小区亩产量为2386.4—4601公斤,比对照“蓉杂茄1号”增产8.4—37%,经方差分析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仅2006年郫县点区试中减产6.9%,但方差分析不显著。在两年六个点的前期产量比对照的增产21.8—44.3%,均为极显著。2005年在彭州市栽培85亩,2006年在新津县栽培120亩,平均产量为3900—4000公斤/亩,比“蓉杂茄1号”增产9.8%. 比“蓉杂茄3号”增加11%。

栽培要点: 四川盆地应采用塑料大棚冷床育苗,大棚加地膜双层覆盖,合理密植(2400——2600株/亩),水旱轮作。

种植区域: 四川省茄子产区。[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