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粘度高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全血高切粘度是血液粘度的一种分类粘度指标。因为血液流动时呈非牛顿流体状态,故血液粘度对剪切率有依赖性,一般把50mpa·s(毫帕·秒,动力粘度单位)以下视为低切范围,50~100mpa·s视为中切范围,大于100mpa·s视为高切范围。根据切变率的不同,全血粘度可分成高、中、低切粘度。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指标。高切粘度男性正常指标为5.63~6.67mpa·s,女性正常指标为4.74~5.86mpa·s;血粘度增加必然引起血流阻力增加而引起如坏死、炎症、变性、水肿、血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全血粘度增高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肺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全血粘度减低常见于贫血、出血性疾病、肝硬化、尿毒症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