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位于中国天津市东南,临马厂减河。以产优质水稻“小站稻”著名。19世纪末,北洋军阀袁世凯曾在此编练新军。
小站得名小站原为退海之地。《沧县志》在中塘洼条下称它为“下污”,属明代盐场管辖的草荡。清同治九年(1870),天津教案发生,英法美三国兵舰集结大沽口,同治帝诏调李鸿章的淮军驰赴近畿驻扎。李出任直隶总督,其亲军营——周盛传部盛字军9000人于是由临汾调往天津,于次年在青县马厂驻扎,之后又设防新城(今属塘沽)。同治十三年(1874),在马厂和新城之间修筑了“马新大道”,沿途设立驿站,40里一大站,10里一小站,共设大站4所,小站11所。光绪元年(1875),盛字军由马厂移屯涝水套,这里是大沽以西的第五个驿站,军士习惯称小站,此即今日小站地名由来⋯⋯
地理位置小站位于天津市东南,东临渤海,位于大沽海防与天津城厢中间,系京津屏障,进能挡关,退可纵横,乃历代兵家屯兵及防御之地。1870年天津教案爆发后,直隶总督李鸿章调手下周盛传部“盛字军”屯防于直隶青县的马厂练兵,同时负责修建新城炮台。为了方便交通,“盛字军”在马厂至新城间修筑一条马新大道,沿途分驿站,每20公里设一大站,每5公里设一小站,于是这个小镇有了它别致的名字 ——“小站”。
著名特产--小站稻
当地农民继续引进南方优质稻种,并与朝鲜“银坊” 等稻种杂交,培育出米粒洁白圆润、香甜可口的“小站稻 ”,真是“一家煮饭,四邻飘香”。原本人烟稀少、满目荒滩的小站地区,成为了阡陌纵横、流水潺潺的北国鱼米之乡。“小站稻”也成为了我国当时唯一以生产区域命名的水稻。
历史沿革
天津市津南区的小站镇是清末大兴洋务运动时期,编练新军的近代军事要地,这里促成了中国军队冷热兵器的转换,造就了中国第一支近代陆军。
小站镇因小站练兵而兴盛,以小站稻而闻名,在小站历史上走出了5位“中华民国”总统、17任总理、28位督军。小站练兵博物馆充分展现了中国近代军事沿革,再现了小站稻文化,形成“近代中国看天津,近代天津看小站”新亮点。
发生在小站镇的两次抗日战事1937年7 月下旬,日寇不断增兵天津,推行所谓“华北自治”,图谋进一步侵吞中国。当时驻防天津市的二十九军李文田师长,召集附近二十九军各旅开会研究对日作战事宜,历史上称此次会议为“七人会议”。第二天午夜,李文田率部向日寇进攻,在东局子飞机场烧毁了日寇飞机二十多架。终因日寇从北平调关东军增援,二十九军撤出天津,向静海、马厂集结。是日,天津沦陷。
驻守小站的是二十九军黄维刚旅,黄旅长是七人会议的成员之一。当时会议考虑小站离市区太远,将黄维刚旅作为总预备队,未参加天津战役。
8月初,日寇分水旱两路向小站进攻。一路由马厂减河逆水而上,从东进攻小站。一路乘汽车,从北直扑小站。因小站无险可守,黄维刚接到情报后,将部队西撤八里,至西小站隐蔽待敌。午夜时分,黄维刚旅突然回师,挟带小站百姓捐献的门板搭上濠沟,挥刀冲杀进小营盘,将驻所在小站镇的日寇五十多人全部歼灭。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日寇未敢进犯小站。1938年8月,盘踞在小站的两股土匪武装,大港的窦同义和小站的李秀成结成结拜兄弟。一天,窦同义为死去的老娘出殡办丧事,日寇闻讯派了一个中队日寇和二百多名伪军前来偷袭,窦同义、李秀成闻讯将其部队埋伏在小站大有桥迎敌。
窦同义曾收容了不少国民党对日作战的溃兵,战斗力较强,还有一门小炮。待日寇汽车开进伏击圈,窦同义一声令下,步枪、小炮一齐开火。那小炮打得很准,一炮就打得一辆汽车燃起大火。他们又向伪军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那二百多名伪军也没有一个愿为日寇卖命的,他们一枪未发掉头就跑,结果只把那一中队日寇扔在了阵地上。
此役,摧毁了日寇七辆汽车,七十多名鬼子,除了侥幸逃走了一人,全被就地歼灭。
日寇为报复,曾把小站焚烧了两次,杀死无辜百姓数十人。
马厂减河记忠魂
1937年8月,二十九军黄维刚旅千余人在洋闸与日寇血战了两天一夜,最后,只有少数人突出重围,大部分健儿都壮烈殉国了。日寇为恐吓抗日军民,强迫民夫将烈士遗体抛入马厂减河。波涛奔腾的马厂减河里漂满了烈士们的遗体,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
看着那漂漂流来的健儿遗体,小站镇的人,无不掩面失声。就是这些健儿几天前还在镇上打制战刀,还在会馆操场上生龙活虎的挥刀操练。
由小站商会及士绅出资购买芦席,由“公所”(松散的民间帮会)出面召集人打捞掩埋健儿遗体。马厂减河南岸的义地里多出了许多新坟。这些无名英雄,正如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手书的那条幅所期许“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那一代人凛然不屈的民族精神。
日月升沉,人世苍桑。当年那荒草萋萋的义地,早不复存,代之而起的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小万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