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缩性坏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固缩性坏死大多为细胞的生理性死亡,乃细胞衰老过程中各个细胞功能逐渐息灭的结果。这种坏死通常仅表现为单个细胞坏死或小灶状坏死,而从不见整个实质区细胞同时坏死,故可与树叶的枯萎凋谢过程(apoptosis,凋落)相比拟。

固缩坏死(凋落)的发生机制与凝固性或液化性坏死均不同,是由细胞的遗传素质而决定的。根据遗传素质,各种细胞损伤性刺激可改变遗传信息的转录和(或)翻译,形成死亡蛋白,后者能激活核酸内切酶,引起核染色质的凝集,标志着固缩性坏死的开始,不可复性的胞浆损害继之发生。

固缩坏死即凋落见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为各种更替性组织中细胞衰亡更新的表现,也可见于照射及应用细胞抑制剂之后和数目性萎缩时。肿瘤细胞也能自发地发生固缩坏死。

固缩坏死的最初形态表现为染色质沿皱缩的核膜下凝聚,细胞连接松解,微绒毛及细胞突起消失;细胞表面有一些泡状胞浆膨隆,可脱落形成凋落小体,后者可见于腺腔内或被周围健康细胞所吞噬(例如肝细胞内的Councilman小体);继而内质网池扩大、断裂,线粒体结构虽仍完好,但基质呈絮状致密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