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板是面板坝防渗体系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防渗,即将防浪墙和地基帷幕联结起来形成防渗体。
趾板布置形式,按规范有三种:1、平趾板方案,即趾板面等高线垂直与趾板基准线。我设计的两座坝均采用这种布置方案,其优点有二:一是方便后续的固结、帷幕灌浆和止水施工,二是我认为这种布置形式设计相对简单一些;2、趾板面等高线垂直于坝轴线;3、趾板面等高线适应开挖以后的岩面。后两种方案对于减少开挖量是非常有利的,但对后续施工比较麻烦。
趾板的布置形式,应该说就是将趾板在空间里如何摆放好,规范对三种布置方案到底采用哪种好象没有更多特别要求,我想结合防渗延长渗径的要求,应该结合趾板地基岩体结构来考虑是不是更好,但好象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文章。
趾板结构尺寸,包括三个重要参数:趾板宽度、趾板厚度、翘头尺寸。根据规范要求,趾板宽度是按趾板处于岩层的风化位置,按地基允许水力梯度来确定的,也有采用“4.5+x”(即趾板宽度4.5m、趾板下游设置砼防渗板)来满足允许水力梯度的;趾板厚度按规范要求,最小不能小于0.3m,高坝不小于0.5m(我见过的最厚是1.0m);趾板翘头尺寸,主要根据滑模起止长度(一般大于0.8m)和趾板端部堆石体最小堆石厚度(不小于0.9m)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