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华族华族是与夏族对应的名词,一个在战国时代末期才消失的词汇,在远古神话时代是划分两个部族的名词。后来,华族和夏族经过几百年的时间逐渐融合,两个主要的部落联盟的融合标志着一个新的华夏族的日现雏形,华夏族作为后代汉族的前身和主体,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华夏民族是汉族的前身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 以与蛮、夷、戎、 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馀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二.东南亚华族东南亚各国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对华裔的称呼或他们的自称。
越南政府把在越汉族人当成民族问题来对待,承认汉族人为华族以及肯定他们在越南革命与建设中的作用。1986年10月,越南政府颁布新的政策,确认汉族人为越南公民,拥有与其他越南人一样的权利,同时强调汉族人是越南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称为华族。越南华族居于本国人口的第四位,人口达140万以上。越南华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人口较为密稠的主要在南方各省以胡志明市(旧称西贡堤岸)和西南部地区为最。
同样,柬埔寨等国政府在处理汉族人和华裔的时候,把他们看成单一的民族即华族。
三.日本华族华族是日本于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之间存在的贵族阶层。“华族”之出现是始于1869年6月17日,而正式确立“华族制度”的《华族令》则是于1884年7月7日制定。“华族”于1947年5月3日,随著战后日本国宪法生效而正式被废除。
【概况】
1869年,日本各地方诸侯版籍奉还之后,废除原来的“公家”(公卿)、“大名”(诸侯)等称呼,将其统称为华族。1871年日本取消旧身份制度,将国民分为皇族、华族、士族、平民四等。华族成为仅次于皇族的贵族阶层,享有许多政治、经济特权。
1884年颁布华族令,将华族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五个等级。其中,旧公卿家族根据家世,授予子爵以上爵位。旧大名家族,根据石高(俸禄额)和在戊辰战争中的表现授予男爵以上爵位。
根据华族令册封的公爵包括旧五摄家族(一条、二条、九条、近卫、鹰司),原幕府将军德川家族,以及明治维新中立下大功的三条实美、岩仓具视、毛利元德(长州藩主)、岛津忠义(萨摩藩主)、岛津久光(萨摩分家)计十一家。后陆续将维新功臣伊藤博文、大山岩、山县有朋、德大寺公弘、西园寺公望、桂太郎、松方正义及编纂《大日本史》的德川国顺由侯爵、伯爵晋升为公爵,共计19家。日韩合并后,义亲王李堈以及李键、李鍝等朝鲜王公也被册封为公爵。日本投降以后,公爵去世后爵位不再由其子继承,至1947年废除华族时,尚存岛津忠重、伊藤博精、鹰司信辅、徳大寺实厚、岩仓具荣、二条弼基、桂广太郎计七位公爵。
华族令册封的侯爵包括旧七清华家族(其中三条家被册封为公爵,德大寺家和西园寺家后来晋升为公爵),羽林家,在戊辰战争中支持官军的广岛、冈山、鸟取等藩的藩主家,德川御三家,原琉球国王,维新功臣西乡隆盛、西乡从道,以及由皇族庶子降为臣籍的小松家、华顶家、山阶家等等。日韩合并后,4位李朝王族成员以及李完用等3名韩奸也被封为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