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贡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百科名片番贡薯(Rhizome of Winged Yam)又名毛薯,为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块根。性味甘,似芋如番。外皮上稀疏地生出若干幼小藤枝,就像毛发一样,因此称为'毛薯'。多行无性繁殖,只留薯块作种,并可以用藤本进行繁殖.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主治脾虚泄泻;肾虚遗精;带下;小便频数;虚劳咳嗽;消渴;疮疡溃烂;汤火伤。具有健脾止泻;益肺滋肾;解毒敛疮的功效。番贡薯

[1]

番贡薯的命名在番贡薯的产地--徐闻--,有着这样的传言:在某个不可考证的朝代,外邦在进贡给朝廷(天朝)的时候,路经徐闻(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因为某些原因,把进贡给中国皇帝的贡品(宝薯),遗留在了一户谢姓农家。时逢乱世,粮食短缺,谢姓农家在迫不得已之下,试食宝薯,结果发现其物味如芋头又如番薯,可充饥,于是大量耕种、传播。根据口口相传,所以形成了现在的‘番贡薯’.

性状呈不规则圆柱形,长7-14cm,直径2-4cm,表面浅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外皮稀疏地生出若干幼小藤枝,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散有少量淡棕色小点。无臭,味甜微酸,有粘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