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诞辰:1930年,农历庚午年
最早说山东快书。
金文声幼时学京剧,后因嗓音的关系改学曲艺。十几岁时,他曾拜西河门(评书)艺人张起华为师,学评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他又拜在快板书、相声名家王凤山先生门下,到了1954年,金老先生在曲艺圈子里已经是小有名气了。
1958年,金老先生被下放到了板桥农场。1966年离开天津。在文革期间,金老先生辗转到上海,说评书糊口。当时,因为不让说那些传统的评书段子,金老先生就把《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等世界名著改编成长篇评书,到上海的大学里表演,很多学生和教授都拿着书去听。闯荡江湖多年后,1985年重回天津广播电台从事行政工作,1991 年退休。1995年退休后,一直在名流茶馆说评书。
1999年在他69岁生日时,郭德纲拜其为师、为义父。
2004年,正式在燕乐茶社说书。不仅天津的评书爱好者喜欢看他的表演,很多北京等地的评书迷也专程来津观看他的演出。
2006年12月20日在津举行隆重盛大的拜师仪式,同时收郭德纲、于谦、李菁、高峰为徒。
“我不是著名演员,只是个民间艺人。”金老先生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
有人形容金先生的才华是“一书三叹”:一叹曰奇——金爷在西河门评书的辈分极高,应是当今第一人,换句话说现在所有说西河门评书的,都是他的徒子徒孙。闯荡江湖多年,说书更像是讲书,评古论今,嬉笑怒骂,信手拈来;二叹曰妙——金爷说书也骂人!当然,他多数是骂说相声的,而针
砭时弊、剖析人性骂得也是酣畅淋漓,意味颇深,听来其妙无穷;三叹曰绝——金爷书场的屋子不大,大概坐得下三五十个人。屋正中架起一个火炉,炉子上面一盆沸水——这里可以抽烟,这也是评书观众最得意天津书场茶馆之处。金爷坐在台上,所谓台不过是木制的一个稍高于地面十来厘米的平台,背后是一幅略显俗气的红碎花幔幕。上面贴着一副对联,正中是“金文声评书”几个大字,朴素得甚至略显粗糙。人坐得挺满,看得出都是老听众,互相频频打着招呼,不时说笑几句,金爷向着大家微笑、颔首。桌上茶水、花生、瓜子、山楂片、糖、萝卜,很对得起三块钱一张的票。有老先生整场垂头瞌睡,却能不失时机地在节骨眼儿上叫声好,然后低下头继续瞌睡……
金爷自己说:“我死了这玩意儿就没了!”旋即又说:“可是我且死不了呢!”
“我现在要说的是,评书这玩意儿早晚要失传呀!”刚才还绘声绘色和记者聊天的老爷子一下子神情黯淡起来,他不无忧虑地说:“我说了一辈子书,对评书是有感情的。现在我们的专业学校很多都没有评书专业了,以前我听到一个笑话——学了三年的评书专业毕业生,到头来只会说一个2分钟的小段,孩子呀,他没法‘顶园子’呀!”金先生表示,作为评书演员,必须是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还得是演说家。“比如我说‘清书’比较擅长,那我就必须熟读清史,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甚至民间传说我都要掌握。但是现在的孩子们没有这个心性静下来看看书报了,你看看我的柜子!”顺着老爷子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金先生不大的房间中有一个硕大的柜子,打开柜子全是老爷子用心包过“书皮”的各种历史文献和演义传说。“干什么就得吆喝什么,有钱人的书柜好看,一本本的不包‘书皮’,因为那些书很多都是‘空’的,有内容他们也不看。我可不行,台下的观众藏龙卧虎,我不能让大家问住了,所以这些书基本被我翻烂了,我必须包上‘皮’收藏。”
好在现在身边有了好学的郭德纲,金爷透露,一定把最拿手的玩意儿传给德纲。老先生表示近期要把他最喜爱的一部书——《枪毙刘汉臣》传授给郭德纲。“那次德云社演出之后,我知道我真的演不了了,但我还能教,我能教出最好的徒弟,只要你认真和我学。虽然我现在靠这个活着,但是我有信心继续培养好德纲和他们德云社的几个台柱子。”金爷一边说,一边闪身,露出了身后的氧气瓶,“没有这个我活不了呀!”一句感慨让记者哽咽良久。
但是乐观豁达的金文声似乎并不以为然,“当老师就得好好教,而且我敢说我把这部书教给郭德纲,将来郭德纲就是全国说《枪毙刘汉臣》最好的演员。等他学会了,我绝对不如他说得好。为什么我敢下这个结论?他嗓子好,现有的说相声的演员,能唱得过郭德纲的,没有!将来我给他录音,有我这个录音一挂唱,就绝了!他是个材料,我愿意把东西教给他,因为这东西到他手里糟践不了!”看过金爷表演的朋友都有感觉,平时亲切慈祥的一个老人,一件棕褐色缎子面中式棉袄,开场前系上一条蓝布练功腰带,醒木一响,竟似换了一个人,二目炯炯,精气神十足。76岁高龄开新书《基度山伯爵》,大仲马先生在天有知,亦当叹奇!老爷子说《七侠五义》到兴起之时,坐在椅子上扳起右脚,直接拎到脑后!在座的无不大声喝彩,拍案称奇!真一派仙风道骨,不愧大隐于市的奇人!“您会讲多少段评书?”面对记者冒昧的问题,老人家的脸上立时写满了得意,“呵呵,不敢说我会多少,每天2个小时,2年肯定不会翻头(重复)!”金爷的得意绝非一日之功。陋巷深处,危楼之中,一位逾古稀之人,振矍铄精神,说风云际会,述沧海桑田。真的,再过几十年,还会有这种温暖的景象在眼前吗?
出了燕乐书场,那混合着山东口音和天津方言的声音油然在耳。在评书的世界中,金文声永远是重量级人物。正是:是非曲直口舌争,说古论今集大成。谁道英雄终迟暮,一书三叹金文声!
活动年表
2006年10月30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九日: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二场
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二场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主持人大鹏。
演出节目
对口相声《反八扇》(栾云平,王文玉)
对口相声《大相面》(高峰,张立林)
对口相声《造厨》(徐德亮,于浮生)
对口相声《拴娃娃》(曹云金,赵世忠)
对口相声《数来宝》(李菁,金文声)
对口相声《四大名旦》(何云伟]],常宝华)
对口相声《学评戏》(师盛杰,于谦)
太平歌词(张永熙)
对口相声《托妻献子》(郭德纲,谢天顺)
2006年12月20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一日:郭德纲、于谦、李菁、高峰拜金文声为师
郭德纲、于谦、李菁、高峰在天津拜老艺人金文声为师。
在拜师仪式上,郭德纲、于谦、李菁、高峰按照传统曲艺拜师仪式向老师递上“拜师帖”,同时向老师磕头行礼。金文声老先生分别赐名四位爱徒为“增”字辈的“福”“寿”“禄”“喜”。同时,面对自己的徒弟,金文声先生将全部快板文本作为礼物毫无保留地现场传授。
此次拜师的引师是田立禾,保师是刘文亮,引师郑吉平。现场金文声演出现代版《八扇屏》。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弟子亦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2007年1月6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十八日:陆倚琴收黄薇为徒
京韵大鼓名家陆倚琴收黄薇为徒。陆倚琴在收徒仪式上表示,不是培养黄薇成为演员,而是希望她能够对骆派京韵艺术进行整理、分析和记载。金文声、张伯扬、赵玉明、苏文茂、魏文华、薛宝琨等曲艺名家出席了收徒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