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漂放旧时一种运输工具。又称“放水柴”。

50年代前,柴商将购买的松柴块,散放在梅溪、芝溪、金沙溪等溪河中漂流,沿溪人工进行跟踪疏通,在县城河床宽阔、水流平缓处设框围截并打捞捆装,然后用木帆船运往福州、长乐等地出售。清道光年间(1821~1850),五都龙池村柴商大户黄见珠每次放溪柴片多至万担以上。据1949年12月统计,县内松柴块年漂放量达11.5万担。最后一次是1957年,文泉中学(闽清二中)总务处到五都买1万多公斤松柴片,漂放至学校所在地溪流打捞起来。此后,这种运输方法便已绝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