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浯溪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名称】《经浯溪》

【年代】明代

【作者】蔡汝南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经浯溪⑴

夜泛湘船向岳津⑵,数声欸乃百重云⑶。

漫郎不见遗墟在⑷,溪水崖风梦里闻。[1]

作品注释⑴浯溪:位于今湖南省祁阳县,唐代诗人元结命其名为“吾溪”,后改为“浯溪”。

⑵岳津:岳阳渡口。津:渡口。

⑶欸(ǎi)乃:象声词,形容摇橹的声音,亦可指划船时唱歌的声音。元结有《欸乃曲》(五首)传世,柳宗元《渔翁》有“欸乃一声山水绿”句。

⑷漫郎:唐时称元结为漫郎。唐颜真卿《元次山表墓碑铭序》曰:“将家瀼(ràng)滨,乃自称为浪士,及为郎,时人以浪者漫为官乎,遂见呼为漫郎。”遗墟:元结于公元768年(大历三年)去广西赴任,将母亲妻子留在浯溪。公元769年(大历四年)辞职奔母丧,在浯溪守制三年。为庐为室为台,“遗墟”当指此。[1]

作品简析此诗见于《浯溪诗文选》。这是一首讽喻诗,明为写景,实则喻世。乘舟夜泛,何其匆匆;湘江北去止于岳津,则首句已蕴情其中,语意双关;盖帝京亦处北方矣,奈何泛舟无以抵达。元结“欸乃”之曲时人耳熟能详,漫郎“三吾”遗墟,游客络绎不绝。七百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不禁哀从中来。明代嘉靖(明世宗年号,公元1522年~1566年)间,阶级矛盾进一步恶化,社会危机继续加深,政治腐败已成普遍现象,因而“漫郎不见遗墟在”另有所指。全诗以“梦里闻”作结,照应“夜泛”,悯元公之际遇,叹当朝之衰微,表诗人之情怀,极具神韵。[1]

作者简介蔡汝南

(1516—1565)明代文学家。字子目,号抱石,浙江德清人。明朝嘉靖(1522年~1566)年间进士,十七岁即好为诗,有重名,中年专攻经学,知衡州时,常至石鼓书院为诸生讲经传道。[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