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疟疾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药物组成:柴胡5-10克,黄芩5-10克,知母5克,草果5克,法半夏10克,象贝10克,醋炒常山10-15克,乌梅2枚。

适应证:疟疾。证见寒热往来,发作有时,汗出热解,舌苔白或黄白而腻,脉弦.

点评:本方为家传验方,解放前温州疟疾流行,屡用此方,效如桴鼓。本方所主之疟疾,从其适应证来看,颇类少阳证,前人有“疟不离少阳”就是指此类证候而言。所以选用小柴胡汤为主方,和解截疟。此方配伍颇为巧妙。常山、草果截疟,据现代药理研究,常山根对疟疾有显著疗效,常山叶抗疟效价是根的5倍,常山全碱的抗疟效价为奎宁的26倍,常山乙碱抗疟效价为奎宁的100倍。值得注意的是,常山必须用醋炒,否则令人呕吐;乌梅与常山同入煎剂,可减轻常山引起的呕吐,抵消其副作用;知母、贝母清热祛痰。若热多寒少者,去柴胡,改用青蒿5-9克。服本方忌食虾、蟹、鲜鱼之类,因为吃了以后易复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