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中文名:向日葵白粉病
英文名:Sunflower powdery mildew
病原中文名:苍耳单丝壳
病原拉丁学名: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
病原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向日葵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上形成一层污白色的粉斑,后期病部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病重的,檀株较矮,籽粒不饱满。
病原形态特征我国北方主要是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Poll.称苍耳单丝壳,国外普遍发生的是ErysiphecichoracearumDC.称菊科白粉菌,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Sphaerothecafuliginea闭囊壳生在叶柄、茎、花萼上时为稀聚生,褐色至暗褐色,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0~95μm,具3~7根附属丝,附属丝着生在闭囊壳下面,长为闭囊壳直径的0.8~3倍,具隔膜0~6个,壳内含1个子囊。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少数具短柄,大小50~95×50~70(μm),内含8个或6~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或近球形,大小15~20×12.5~1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5~6月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落到叶面上的子囊孢子遇有适宜条件,发芽产生侵染丝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吸取营养。叶面上匍匐着的菌丝体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断扩展,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20~25℃最适。生产上遇有16~24℃,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1、实行大面积轮作。收获后注意清除病残体、深翻晒土,增施磷钾肥,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侵染病菌源。
2、选用抗病或早熟品种,播种前晒种l~2d,并用以种子量0.5%的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拌种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
3、合理密植,严格控制田间湿度、氮肥使用量,并适时中耕除草、灌溉排水,在开花前喷施壮穗灵能强化向日葵生理机能,提高受精、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增加坐果率,使籽实饱满,达到产量提高。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