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白纹羽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症状主要发生在根基和根颈。发病初期,病部皮层组绢浮肿、松软,出现近圆形褐色的病斑。以后,病部开始呈水渍状腐烂,深达木质产部,并有黄褐色汁液渗出。后期病部组织干缩纵裂,木质部枯朽。病部表面有柔嫩的根状菌索缠绕,初白色,后转变为灰褐色或棕褐色。寄主受害后,发病初期表现为树势衰弱,自顶梢向下叶片变黄而逐渐调萎,然后枝条枯萎,最后全株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为褐座坚壳Rosellinia necatrix (Hart.) Berl.,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菌核和菌索可在土壤内存活多年。病菌的休眠、繁殖与传播,主要靠在土中的菌丝体、菌核和子囊壳。侵染只限于根部,当菌丝体接触寄主植物时,菌丝体即从根部表面皮孔侵入。根部死亡后。菌纺织厂穿出皮层,在表面缠结成白色或灰褐色菌索。菌索可以蔓延到根际土壤中,或铺展在树干基部土表。大致从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6-8月为盛期。10月以后停止发生。

防治办法1、选用无此病菌的土壤和肥料不。 2、严格实行苗木检疫制度。苗木用1:1:100波尔多液浸根1小时,或后用清水洗净栽植。 3、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改良和疏松土壤;防止积水受涝。过于干时日地要适当灌水;注意防治其它病虫害;清除植株周围杂草、树根,以减少病菌来源,促使植株根系发达,生长旺盛。 4、应刮去病部腐烂变色的组织,切除腐朽的根并销毁。对伤面可用70%酒精、0.1%升汞液消毒,然后再涂以碱铜油。亦可灌注70%五氯硝酚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较大植株,每株15kg-25kg。 5、对严重病株应及时挖除。挖除病株应在菌核形成前进行,并集中销毁。在病穴内灌70%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400倍液消毒。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