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顶病毒属的病毒粒子为双联体结构,无包膜,由两个不完整的二十面体组成。是有效的免疫源,该属病毒与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有远缘的血清学关系。寄主均为双子叶植物。该属有3个确定种和1个暂定种。
中文学名:
曲顶病毒属
拉丁学名:
Curtovirus
界:
病毒界
科:
双生病毒科
属:
曲顶病毒属
模式种:
甜菜曲顶病毒
目录
病毒特征形态学理化特性核酸蛋白质基因组抗原特性细胞病理生物学寄主范围传播地理分布分类确定种暂定种
病毒特征形态学病毒粒子为双联体结构,每个粒子大小为18nm×30nm,无包膜,由两个不完整的二十面体组成(T=1),共有22个五聚体壳粒。[1]理化特性标准沉降常数S(20W)=82S。[1]核酸为单条闭环状ssDNA分子,长2.9~3.0kb。[1]蛋白质外壳蛋白由单个多肽组成,分子质量30kDa。[1]
基因组单分体基因组,在DNA病毒链及互补链上均有几个ORF,甜菜曲顶甜菜曲顶病毒属病毒的基因组及其产物
病毒(加利福尼亚/洛根株)和番茄伪曲顶病毒共编码7个基因,其中3个在病毒链上,4个在互补链上。病毒复制起始于茎环结构。病毒链的ORF V2和ORF V3产物分别涉及调节基因组ss/dsDNA的水平及病毒运动,ORF V1编码的外壳蛋白涉及病毒装配及运动,互补链的ORF C1编码Rep蛋白,ORF C2编码产物功能未知,ORF C3编码一个类似复制增强子蛋白(REn),ORF C4编码产物是重要的症状决定因子。该属3种病毒的基因组DNA已测序。[1]
抗原特性是有效的免疫源,该属病毒与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有远缘的血清学关系,属内甜菜曲顶病毒、番茄伪曲顶病毒和番茄卷叶病毒的血清学关系较近。[1]
细胞病理甜菜曲顶病毒在寄主植物中的分布局限于韧皮部,单个或联体的病毒粒子存在于韧皮部薄壁细胞的细胞核中,核明显膨大,细胞质中未见病毒粒子,也未在筛管和伴胞中发现粒子,有时病毒粒子在核内聚集成带状结构。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在感染早期病毒抗原位于细胞核内,后期分布于韧皮部薄壁细胞的细胞质中,还检测到病毒抗原位于少数临近形成层的皮层细胞中。[1]
生物学寄主范围该属病毒的寄主均为双子叶植物,甜菜曲顶病毒有很宽的寄主范围,超过44个科300多种植物。番茄伪曲顶病毒的寄主范围窄。[1]传播自然传播介体为叶蝉,番茄伪曲顶病毒的介体为角蝉(micrutalis malleifera),以持久方式传播。甜菜曲顶病毒可以机械接种传毒,但较困难。甜菜曲顶病毒已用重组DNA方法由农杆菌介质转移传播。[1]地理分布甜菜曲顶病毒分布于西北美洲从墨西哥到加拿大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东地中海流域可能是病毒的起源地,自然介体适应干旱和半干旱气候。[1]
分类该属有3个确定种和1个暂定种,模式种是甜菜曲顶病毒。[1]确定种共3种。[1]中文名
学名
国际基因库登录号码
甜菜曲顶病毒
Beet curly top virus(BCTV)
-
(加利福尼亚/洛根株)
Beet curly top virus-California/Logan,BCTV-Cal
[X04144,M24597]
(甜菜曲顶病毒伊朗/CFH株)
Beet curly top virus-Iran/CFH,BCTV-CFH
[U02311]
(甜菜曲顶病毒沃兰株)
Beet curly top virus-WorlandBCTV-Wor
[U56975]
辣根曲顶病毒
Horseradish curly top virus(HrCTV)
[U49907]
番茄伪曲顶病毒
Tomato pseudo-curly top virus(TPCTV)
[X84735]
暂定种共1种。[1]中文名
学名
番茄卷叶病毒
Tomato leafroll virus(TL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