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侍庄乡位于江苏灌云县城南,与县城融为一体,南与灌南县隔河相望,西至叮当河与南岗乡接壤,东有盐河和东王集乡毗邻,北与县城相连。全乡总面积66.11平方公里,辖16个村,总人口46432人。先后被省体育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乡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乡镇工业十强乡镇,社会治安安全乡镇、乡镇企业示范园区、牧草之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减轻农民负担先进乡镇、建设灌云有功单位、先进基层党委等荣誉称号。
【区位优势】该乡交通便捷,236省道、宁连高速公路贯穿南北, 燕宿公路、县城南环路横穿东西并与204国道相连接,乡政府与各村通上了水泥路;距连云港港口80公里,距陇海铁路连云港站40公里,距连云港机场50公里。
【基础农业】农业生产特色鲜明,全乡形成了宁连路10公里林经间套、灌淮路两侧4公里辣椒、204国道两侧6公里秋西红柿、沂河淌4000亩种草养畜四大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带。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规模效益,建立沂河淌种草养鹅基地,叮当河良种鹅基地,以沈庄、乔圩、侍圩三村为中心的辣椒基地,以陆庄、朱胥、于庄三村为中心的秋西红基地。重点扶持建立有特色、有规模、带动力强、典型示范作用大的种养植专业村,即朱埝养鹅专业村、吴王养牛专业村、树云和于庄养猪专业村、沈庄和陆庄蔬菜专业村、沈庄养羊专业村、乔圩养鸡专业村八个专业村。着力打造和发展“长青牌”。近年来,该乡积极抓好水利建设,疏浚了境内张洪河,石剑河,小鸭河,三里沟等重要河道,保证60座电灌站灌得上,排得出,促使3万亩水稻、3.5万亩三麦丰产丰收。2005年三麦亩产达450公斤。特别是沂西大沟的疏浚,成为全乡水利建设的亮点工程。
【劳务输出】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全乡农民创业增收的主要项目紧抓不放,全年输出劳务1.2万人,其中出国劳务50人,全乡仅劳务输出收入一项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人均增收200元。
【工业与招商引资】侍庄乡发展工业条件得天独厚,省级重点开发区——灌云经济开发区即坐落在该乡。2003年9月县开发区建设以来,乡党委与开发区领导相互兼职,共谋园区发展,坚持“资源共享、共建共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采取超常规措施,制定特殊政策,基础设施已实现“七通一平”。共引进投资超千万元的工业项目32家,其中有18家企业竣工投产或试生产,14家在建。实现了灌云工业的重大突破。2005年度,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5.7 亿元,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39亿元,乡村工业初具规模,有轻纺、建材、加工、食品制作、建筑等企业180家。
【第三产业】私营个体经济加快发展,全乡有乡村企业210个,个体工商户450个。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0户,私营企业23家。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协会等合作组织,目前,沈庄辣椒协会、陆庄秋西红柿协会、朱埝养鹅协会、于庄冬韭协会陆续成立,大大推动了种养殖业的发展。
【重点企业】江苏兴云集团 该集团是连云港市十大明星企业之一,集团下辖兴云毛绒公司、兴云鹅业公司、兴云农业开发公司,集团现有资产12000万元。2005年创利税208万元。兴云鹅业公司生产的“花果山”牌风鹅远近闻名,已被定为国宴食品。
【社会事业】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全乡共建成47.5公里乡村水泥路,呈现两纵五横水泥路框架,实现乡村道路灰色化,现已实现村村通公交车。16个村的村庄道路实现砂石化达70公里。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侍庄小学被市教育局授予“连云港实验小学”、“连云港一级学校”,侍庄中学被评为“市一级学校”、“市德育先进学校”,中考成绩连续九年排在全县前列,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全年参加合作医疗就诊达35057人次,参合就诊人员医疗费用135.0302万元,合作医疗报销费用共33.8840万元。改水工作在乔圩和吴王两个村率先启动,两村千户农民吃上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