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江桥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跨越兰江。主桥为10孔净跨36m、拱矢度为1/6的4肋3波外悬两个半波的双曲拱。
双曲拱支承于桥墩的悬臂端部,悬臂长5.4m。桥墩中距50.6m,车道宽8m,两侧各设1.5m人行道,主桥长为505.68m。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悬臂墩的悬臂由预制块件装配而成,用电热张拉法对高强度钢筋施加预应力。双曲拱肋组成桁架悬拼安装。
东岸引桥采用曲线半径为20m、由36孔“∏”型梁和2孔空心板梁形成盘道的曲线桥梁,西岸引桥为12孔15m双曲拱。
基础根据地质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了明挖基础、装配式沉井、重力式沉井及桩基等。于1974年建成。
兰江大桥始测于1972年3月,同年7月动工,1975年3月竣工,4月1日举行通车仪式,桥名“兰江大桥”系郭沫若手笔,是当年全国的十大工程之一,是典型的文革桥。该桥采用双曲拱桥悬臂拼装的新工艺,为适应战备要求,做到“一孔爆破,邻孔不坍”,采用了双悬臂墩方案。为了增加悬臂结构的刚度和抗裂度,采用了预应力悬臂空箱结构,对于这种结构体系,国内还是首次采用,不仅选用了低配筋率。高预应力,而且是一个箱形变截面的短悬臂结构,具有特殊的结构特性,并通过模拟试验进行了分析和鉴定,提供了设计依据。该桥建成后通车二十多年,一直使用良好,得到地方和各级的好评。此项目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