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柯三(1882~1950) ,山东邹城人。北京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毕业。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任内阁中书。1911年7月,任盐政院北监厅川、滇科总核。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1914年9月,任甘肃财政厅秘书兼第一科科长;后改任总务科科长。1916年1月,任甘肃省省城征收局局长,7月辞职回北京仍任国会参议院议员,同年9月任山东济南道道尹兼外交部特派山东交涉员。后任山东防疫总所总办,山东管理敌国人民财产事务分局局长。1920年9月,任厦门关监督兼厦门交涉员。嗣任山东全省路政局总办,山东救济民众筹备处总办,山东泰安道道尹兼警备司令。1930年9月,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兼总务处长。后任蒙古会议秘书长、国民政府特派调查康藏事宜专员、参谋本部边务组专门委员、行政院新疆建设计划委员会委员。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国回民救国协会,任副理事长。后转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南京。1947年8月,任蒙藏委员会委员。1950年在南京病故。
唐柯三
唐柯三(1882-1950)名仰槐,字柯三,回族,山东邹城市人。1904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为清附贡生。1906年起历任内阁中书督办盐政处川滇盐务委员,参加筹建中国回教俱进会并当选为委员。同年在家乡创办皱县唐氏私立回民小学。1914年任甘肃省税务局长,1916年-1924年历任外交部派山东交涉员,山东防疫总所总办、山东管理敌国人民财产事务局长、厦门海关总监、山东省路政局总办、济南西区道尹等职。
1925年5月24日与马松亭、法镜轩、穆华亭等在济南穆家车门清真寺创办私立成达师范学校,任校长18年。
1929年创办《月华》出版社,任社长。并参加创建福德图书馆。
是成达师范学校的决策人,制定了培训阿汉两通新型宗教人才的“三长”教育方针。成为中国近代回族教育史上的典范。为民族、为宗教培养了大批有用的人才。
1930年出任南京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直隶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总务处长,兼参谋本部边务处专门委员。1931年-1932年任国民政府调查康藏事宜专员赴西藏解决大白金寺纠纷。著有《赴康藏日记》。1932年-1937年任蒙古会议秘书长、行政院新疆建设设计委员会委员,康藏委员会委员。
1938年与王曾善、时子周、王静斋等创办“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当选为驻会副理事长。组织领导中国回民抗日救国运动。在他主持会务期间派出了“甘宁青抗日救国宣传团”、“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法鲁克中国留埃及学生朝觐团”宣传抗日救国。
1950年归真于南京净觉寺,终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