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吏制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唐朝官吏制度

唐朝的官吏制度非常复杂,除在任的职事官外,还有散官、勋官、爵官,散官又分文散官与武散官。

正一品:

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司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大都督、大都护、京兆/河南/太原牧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令、中书令、六部尚书(礼/吏/户/兵/刑/工)、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子詹事、太常卿、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尉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仪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工伯

勋:上都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羽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勋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羽卫羽林郎将、中都督府/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府/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寺正、太常寺丞、太仆寺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大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羽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中州司马、下州长史、内揭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将

从六品上: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羽卫旅帅、上县令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

从六品下:

职官:侍御史、少府监/将作监/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羽卫队正、亲勋羽卫副队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

正七品下:

职官:内寺伯、储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侯、上府别驾/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大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驾/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羽摩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监/将作监/国子监主薄、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亲王府旅帅、下府别驾/司马、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羽摩副尉

视从七品:萨宝府妖正

正八品上:

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羽卫、太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薄、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戌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薄、储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诲校尉

从八品下:

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揭者、都水监主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吏部/礼部/考功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戌主、上戌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诲副尉

正九品上:

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读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职官:正字、奚官/内仆/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县尉、上牧监主薄、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戌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职官:尚书省/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太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府/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薄、上中县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侯、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揭者、司仪署典书、问渠署问堤揭者、太医署医针帅、内侍省寺人

视流外一等:萨宝府钹祝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中书/门下省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羽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

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

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署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

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

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亲勋羽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

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

流外六等:亲勋羽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

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园/太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

流外八等:守宫署掌役

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

明朝官吏制度

宗人府

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

宗人令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左宗正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右宗正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左宗人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右宗人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经历一人正五品宗人府经历司

三公

太师无定员正一品三公

太傅无定员正一品三公

太保无定员正一品三公

三孤

少师无定员从一品三孤

少傅无定员从一品三孤

少保无定员从一品三孤

太子三师

太子太师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

太子太傅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

太子太保无定员从一品太子三师

太子三少

太子少师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

太子少傅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

太子少保无定员正二品太子三少

东宫

太子宾客无定员正三品东宫大臣

内阁

中极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旧名华盖殿

建极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旧名谨身殿

文华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

武英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

文渊阁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

东阁大学士一人正五品内阁

中书省

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左丞相一人正一品中书省

右丞相一人正一品中书省

平章政事一人从一品中书省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

左丞一人正二品中书省

右丞一人正二品中书省

参知政事一人从二品中书省洪武九年汰参知政事

郎中一人正五品中书省左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中书省右司

员外郎一人正六品中书省

都事一人正七品中书省

检校一人正七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检校

照磨一人从七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照磨

管勾一人从七品中书省

参议一人正三品中书省参议府吴元年革参议府

参军一人从三品中书省

断事官一人从三品中书省洪武二年革断事官

断事一人正七品中书省

经历一人正七品中书省

知事一人正八品中书省

都镇抚一人正五品中书省都镇抚司甲辰十月以都镇抚司隶大都督府

考功郎一人正七品中书省考功所洪武元年革考功所

中书舍人十人从七品中书省旧名直省舍人

吏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吏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吏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吏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吏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文选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验封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稽勋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吏部考功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吏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文选清吏司洪武三十一年增设

主事一人正六品吏部考功清吏司正统十一年增设

户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户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户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户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户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二人正五品户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四人正五品户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户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三人正五品户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四川清吏司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户部云南清吏司宣德七年增设,后仍革。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宣德以后主事七人正六品户部云南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湖广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陕西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福建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户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户部山东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户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户部贵州清吏司

照磨一人正八品户部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户部

提举一人正八品户部宝钞提举司副提举一人正九品户部宝钞提举司后革

典史一人未入流户部宝钞提举司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钞纸局

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钞纸局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印钞局后革

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印钞局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宝钞广惠库

副使二人从九品户部宝钞广惠库

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广积库 嘉靖中革

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广积库嘉靖中革

典史一人未入流户部广积库嘉靖中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赃罚库

副使二人从九品户部赃罚库嘉靖中革,

大使五人正九品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

副使六人从九品户部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丁字库二人,嘉靖中革一人,并革乙字、戊字二库副使。

大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广盈库

副使二人未入流户部广盈库嘉靖中革

大使二人正九品户部外承运库后革

副使二人从九品户部外承运库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户部承运库

副使一人从九品户部承运库嘉靖中革。行用库,

大使一人未入流户部行用库后革

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行用库后革

大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太仓银库

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太仓银库嘉靖中革御马仓,

大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御马仓

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御马仓

大使一人从九品户部军储仓后革

副使一人未入流户部军储仓后革副使四人未入流长安、东安、西安、北安门仓,各副使一人

仓旧二人未入流户部东安门万历八年革一人。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

大使一人未入流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隆庆六年革

副使一人未入流张家湾盐仓检校批验所隆庆六年革

礼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礼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礼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礼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礼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仪制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祠祭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主客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礼部精膳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礼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

主事二人正六品礼部仪制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祠祭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礼部主客清吏司

大使一人未入流礼部铸印局

副使二人未入流礼部铸印局万历九年革一人

兵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兵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兵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兵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兵部司务厅

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武选清吏司

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职方清吏司

郎中二人正五品兵部车驾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兵部武库清吏司万历九年并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武选清吏司后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武库清吏司后革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兵部职方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兵部

主事三人正六品兵部武选清吏司

主事四人正六品职方武选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兵部车驾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兵部武库清吏司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兵部会同馆

副使二人从九品兵部会同馆

大使一人未入流兵部大通关

副使一人未入流兵部大通关

刑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刑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刑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刑部其属

司务一人从九品刑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浙江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江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湖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陕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广东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山东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福建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河南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山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四川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广西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贵州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刑部云南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刑部

主事二人正六品刑部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浙江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江西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湖广清吏司万历中革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陕西清吏司万历中革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广东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山东清吏司万历中革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福建清吏司万历中革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河南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山西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刑部四川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刑部广西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贵州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刑部云南清吏司

照磨一人正八品刑部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刑部

司狱六人从九品刑部司狱司

工部

尚书一人正二品工部

左侍郎一人正三品工部

右侍郎一人正三品工部

司务二人从九品工部司务厅

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营缮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虞衡清吏司

郎中五人正五品工部都水清吏司

郎中一人正五品工部屯田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工部

员外郎二人从五品工部营缮清吏司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工部

主事五人正六品工部都水清吏司

主事三人正六品工部营缮清吏司

主事二人正六品工部虞衡清吏司

主事一人正六品工部屯田清吏司

所正一人正七品工部营缮所

所副二人正八品工部营缮所

所丞二人正九品工部营缮所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文思院

副使二人从九品工部文思院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皮作局

副使二人从九品工部皮作局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鞍辔局隆庆元年革

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鞍辔局隆庆元年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宝源局

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宝源局嘉靖间革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颜料局后革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军器局

副使二人从九品工部军器局后革一人

大使一人从九品工部节慎库嘉靖八年设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织染所

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织染所

大使一人正九品工部杂造局

副使一人从九品工部杂造局

大使各一人未入流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

副使各一人未入流工部广积、通积、卢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大通关提举司,

提举一人正八品工部大通关提举司万历二年革。

副提举二人正九品工部大通关提举司后革

典史一人未入流工部大通关提举司后革

大使一人从九品工部柴炭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工部柴炭司

都察院

左都御史无定员正二品都察院

右都御史无定员正二品都察院

左副都御史无定员正三品都察院

右副都御史无定员正三品都察院

左佥都御史无定员正四品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无定员正四品都察院

经历一人正六品都察院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七品都察院

司务二人从九品都察院司务厅

照磨一人正八品都察院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都察院

司狱一人从九品都察院司狱

监察御史一百十人正七品都察院

通政使司

通政使一人正三品通政使司

左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

右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

誊黄右通政一人正四品通政使司

左参议一人正五品通政使司

右参议一人正五品通政使司

经历一人正七品通政使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八品通政使司

大理寺

卿一人正三品

左少卿一人正四品大理寺

右少卿一人正四品大理寺

左寺丞一人正五品大理寺

右寺丞一人正五品大理寺

司务二人从九品大理寺司务厅。

寺正一人正六品大理寺左寺

寺正一人正六品大理寺右寺

寺副一人从六品大理寺左寺

寺副一人从六品大理寺右寺后革

评事四人正七品大理寺

詹事府

詹事一人正三品詹事府

少詹事二人正四品詹事府

府丞二人正六品詹事府

主簿一人从七品詹事府主簿厅

录事二人正九品詹事府

通事舍人二人从九品詹事府

大学士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庶子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谕德一人从五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中允二人正六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赞善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直郎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清纪郎一人从八品詹事府左春坊

左司谏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左春坊

大学士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庶子一人正五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谕德一人从五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中允二人正六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赞善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直郎二人从六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清纪郎一人从八品詹事府右春坊

右司谏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右春坊

洗马一人从五品詹事府司经局

校书二人正九品詹事府司经局

正字二人从九品詹事府司经局

翰林院

学士一人,正五品翰林院

侍读学士二人从五品翰林院

侍讲学士二人从五品翰林院

侍读二人正六品翰林院

侍讲二人正六品翰林院

五经博士九人正八品翰林院

典籍二人从八品翰林院

侍书二人正九品翰林院

待诏六人从九品翰林院

孔目一人未入流翰林院

史官修撰无定员从六品翰林院

编修无定员正七品翰林院

检讨无定员从七品翰林院

庶吉士无定员未入流翰林院

国子监

祭酒一人从四品国子监

司业一人正六品国子监

监丞一人正八品国子监绳愆厅

五经博士五人从八品国子监博士厅

助教十五人从八品国子监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

学正十人正九品国子监

学录七人从九品国子监

典簿一人从八品国子监典簿厅

典籍一人从九品国子监典籍厅

掌馔二人未入流国子监掌馔厅

衍圣公正二品孔氏世袭

教授从九品教授司孔、颜、曾、孟四氏

太常寺

卿一人正三品太常寺

少卿二人正四品太常寺

寺丞二人正六品太常寺

典簿二人正七品太常寺典簿厅

博士二人正八品太常寺

协律郎五人正八品太常寺

赞礼郎三十一人正九品太常寺

司乐三十四人从九品太常寺

奉祀一人从七品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一人

祀丞二人从八品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二人

吏目一人从九品太常寺牺牲所

提督四夷馆

少卿一人正四品提督四夷馆

光禄寺

卿一人从三品光禄寺

少卿二人正五品光禄寺

寺丞二人从六品光禄寺,

典簿二人从七品光禄寺典簿厅

录事一人从八品光禄寺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

署正一人从六品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一人

署丞四人从七品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监事四人从八品光禄寺

大使一人从九品光禄寺司牲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光禄寺司牲司后革

大使一人从九品光禄寺司牧局嘉靖七年革。

大使一人未入流光禄寺银库

太仆寺

卿一人从三品太仆寺

少卿三人正四品太仆寺

寺丞四人正六品太仆寺

主簿一人从七品太仆寺主簿厅

大使一人未入流太仆寺常盈库

监正一人正九品太仆寺牧监后革

监副一人从九品太仆寺牧监后革

录事一人未入流太仆寺牧监后革

群长一人未入流太仆寺群后革

鸿胪寺

卿一人正四品鸿胪寺

左少卿一人从五品鸿胪寺

右少卿一人从五品鸿胪寺

左寺丞一人从六品鸿胪寺

右寺丞一人从六品鸿胪寺

主簿一人从八品鸿胪寺主簿厅

署丞一人正九品鸿胪寺司仪署

署丞一人正九品鸿胪寺司宾署

鸣赞九人从九品鸿胪寺

序班四十八人从九品鸿胪寺

尚宝司

卿一人正五品尚宝司

少卿一人从五品尚宝司

司丞三人正六品尚宝司

六科

吏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吏科

户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户科

礼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礼科

兵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兵科

刑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刑科

工科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工科

吏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吏科

吏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吏科

户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户科

户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户科

礼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礼科

礼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礼科

兵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兵科

兵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兵科

刑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刑科

刑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刑科

工科左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工科

工科右给事中一人从七品工科

给事中四人从七品吏科

给事中六人从七品礼科

给事中八人从七品户科

给事中十人从七品兵科

给事中八人从七品刑科

给事中四人从七品工科

中书科

中书舍人二十人从七品中书科

行人司

司正一人正七品行人司

左司副一人从七品行人司

右司副一人从七品行人司

行人三十七人正八品行人司

钦天监

监正一人正五品钦天监

监副二人正六品钦天监其属,主簿厅,

主簿一人正八品钦天监主簿厅春、夏、中、秋、冬

官正五人正六品春、夏、中、秋、冬各一人

五官灵台郎四人从七品钦天监

五官保章正一人正八品钦天监

五官挈壶正一人从八品钦天监

五官监候二人正九品钦天监

五官司历二人正九品钦天监

五官司晨二人从九品钦天监

漏刻博士一人从九品钦天监

太医院

院使一人正五品太医院

院判二人正六品太医院

御医十人正八品太医院

大使一人未入流太医院生药库

副使一人未入流太医院生药库

大使一人未入流太医院惠民药局

副使一人未入流太医院惠民药局

上林苑监

左监正一人正五品上林苑监

右监正一人正五品上林苑监

左监副一人正六品上林苑监

右监副一人正六品上林苑监

左监丞一人正七品上林苑监

右监丞一人正七品上林苑监

典簿一人正九品上林苑监典簿厅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

典署一人正七品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一人

署丞一人正八品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各一人

录事一人正九品上林苑监

五城兵马指挥司

指挥各一人正六品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副指挥各四人正七品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吏目各一人未入流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

顺天府

府尹一人正三品顺天府

府丞一人正四品顺天府

治中一人正五品顺天府

通判三人正六品顺天府

推官一人从六品顺天府

儒学教授一人从九品顺天府

训导一人未入流顺天府

经历一人从七品顺天府经历司

知事一人从八品顺天府

照磨一人从九品顺天府照磨所

检校一人未入流顺天府

武学

教授一人从九品京卫武学

训导一人未入流武学

僧录司

左善世一人正六品僧录司

右善世一人正六品僧录司

左阐教一人从六品僧录司

右阐教一人从六品僧录司

左讲经一人正八品僧录司

右讲经一人正八品僧录司

左觉义一人从八品僧录司

右觉义一人从八品僧录司

导录司

左正一一人正六品导录司

右正一一人正六品导录司

左演法一人从六品导录司

右演法一人从六品导录司

左至灵一人正八品导录司

右至灵一人正八品导录司

左玄义一人从八品导录司

右玄义一人从八品导录司

神乐观提点一人正六品导录司

知观一人从八品导录司嘉靖中革

龙虎山正一真人一人正二品导录司

阁皁山灵官一人正八品导录司

三茅山灵官一人正八品导录司

教坊司

奉銮一人正九品教坊司

左韶舞一人从九品教坊司

右韶舞一人从九品教坊司

左司乐一人从九品教坊司

右司乐一人从九品教坊司

王府长史司

左长史一人正五品王府长史司

右长史一人正五品王府长史司

典簿一人正九品王府长史司

审理正一人正六品王府长史司审理所

副一人正七品王府长史司审理所

典膳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典膳所

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典膳所

奉祠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奉祠所

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奉祠所

典乐一人正九品王府长史司奉祠所

典宝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典宝所

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典宝所

纪善二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纪善所

良医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良医所

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良医所

典仪正一人正九品王府长史司典仪所

副一人从九品王府长史司典仪所

工正一人正八品王府长史司工正所

副一人从八品王府长史司工正所以上各所副官,嘉靖四十四年并革。

伴读一人从九品王府长史司

教授无定员从九品王府长史司

引礼舍二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

仓大使一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

库大使一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王府长史司仓、库副使后俱革。

郡王府

教授一人从九品郡王府

典膳一人正八品郡王府

镇国将军府

教授一人从九品镇国将军府

承宣布政使司

左布政使一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布政使一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

左参政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政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左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经历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

照磨一人从八品承宣布政使司照磨所

检校一人正九品承宣布政使司

理问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提控案牍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司狱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司狱司

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

仓大使一人从九品承宣布政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承宣布政使司

大使各一人从九品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副使各一人未入流杂造局、军器局、宝泉局、织染局

提刑按察使司

按察使一人正三品提刑按察使司

副使一人正四品提刑按察使司

佥事无定员正五品提刑按察使司

经历一人正七品提刑按察使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八品提刑按察使司

照磨一人正九品提刑按察使司照磨所

检校一人从九品提刑按察使司

司狱一人从九品提刑按察使司司狱司

行太仆寺

卿一人从三品行太仆寺

少卿一人正四品行太仆寺

寺丞无定员正六品行太仆寺

主簿一人从七品行太仆寺

苑马寺

卿一人从三品苑马寺

少卿一人正四品苑马寺

寺丞无定员正六品苑马寺

主簿一人从七品苑马寺

监正一人正九品苑马寺牧监

监副一人从九品苑马寺牧监

录事一人未入流苑马寺牧监

圉长一人从九品苑马寺各苑

都转运盐使司

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都转运盐使司

同知一人从四品都转运盐使司

副使一人从五品都转运盐使司

判官无定员从六品都转运盐使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都转运盐使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从八品都转运盐使司

盐课提举司

提举一人从五品盐课提举司

同提举一人从六品盐课提举司

副提举无定员从七品盐课提举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盐课提举司

库大使一人未入流盐课提举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盐课提举司

市舶提举司

提举一人从五品市舶提举司

副提举二人从六品市舶提举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市舶提举司

知府一人正四品府

同知无定员正五品府

通判无定员正六品府

推官一人正七品府

经历一人正八品府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九品府

照磨一人从九品府照磨所

检校一人未入流府

司狱一人未入流府司狱司

知州一人从五品州

同知 无定员从六品州

判官无定员从七品州

吏目一人从九品州

知县一人正七品县

县丞一人正八品县

主簿一人正九品县

典史一人未入流县

巡检司

巡检从九品巡检司

副巡检从九品巡检司

公无定员超品一等爵

侯无定员超品二等爵

伯无定员超品三等爵

驸马都尉无定员超品位在伯上

五军都督府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各属

左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

右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

都督同知无定员从一品都督府

都督佥事无定员正二品都督府

经历一人从五品都督府经历司

都事一人从七品都督府

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京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京卫指挥使司

镇抚二人从五品京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京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八品京卫指挥使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京卫指挥使司

仓大使一人未入流京卫指挥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京卫指挥使司

王府仪卫司

仪卫正一人正五品王府仪卫司

仪卫副二人从五品王府仪卫司

典仗六人正六品王府仪卫司

留守司

正留守一人正二品留守司

副留守一人正三品留守司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留守司

经历一人正六品留守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七品留守司

断事一人正六品留守司断事司

副断事一人正七品留守司断事司

吏目一人未入流留守司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都指挥使司

经历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

断事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副断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吏目一人未入流都指挥使司

司狱一人从九品都指挥使司司狱司

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卫指挥使司

镇抚二人从五品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八品卫指挥使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卫指挥使司

仓大使一人未入流卫指挥使司

副使一人未入流卫指挥使司

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千户所

副千户二人从五品千户所

镇抚二人从六品千户所

百户十人正六品千户所

土官

宣慰使一人从三品宣慰使司

同知一人正四品宣慰使司

副使一人从四品宣慰使司

佥事一人正五品宣慰使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宣慰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八品宣慰使司

宣抚司

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宣抚司

同知一人正五品宣抚司

副使一人从五品宣抚司

佥事一人正六品宣抚司

经历一人从八品宣抚司经历司

知事一人正九品宣抚司

照磨一人从九品宣抚司

安抚司

安抚使一人从五品安抚司

同知一人正六品安抚司

副使一人从六品安抚司

佥事一人正七品安抚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安抚司

招讨司

招讨使一人从五品招讨司

副招讨一人正六品招讨司

吏目一人从九品招讨司

长官司

长官一人正六品长官司

副长官一人从七品长官司

吏目一人未入流长官司

皇子

亲王

郡王

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

镇国中尉

辅国中尉

奉国中尉

皇女

大长公主

长公主

公主

郡主

县主

郡君

县君

乡君

清朝官吏制度

一、品级(级别)

清朝入关后,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总督(加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司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统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使、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管带官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司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钦天监监正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 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 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 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二、清朝补服图案

1、封爵位

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九蟒

子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麒麟

男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绣狮

2、文官

一品 绣鹤

二品 绣锦鸡

三品 绣孔雀

四品 绣雁

五品 绣鹇

六品 绣鹭鸶

七品 绣鸡敕

八品 绣鹌鹑

九品 绣练雀

3、武官

一品、镇国将军:绣麒麟

二品、辅国将军:绣狮

三品、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绣豹

四品、奉恩将军、二等侍卫:绣虎

五品、三等侍卫:绣熊

六品、蓝翎侍卫:绣彪

七品 绣犀

八品 绣犀

九品 绣海马

三、顶戴(顶珠和花翎)

文武官员的朝冠式样大致相同,品级的区别,一是在于冬朝冠上所用毛皮的质料不同,而更主要的区别是在冠顶镂花金座上的顶珠,以及顶珠下的翎枝不同。这就是清代官员显示身份地位的"顶戴花翎"。顶珠的质料、颜色依官员品级而不同。一品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chēqú车渠,一种南海产的大贝,古称七宝之一〕,七品用素金,八品镂花阴纹,金顶无饰,九品镂花阳纹,金顶。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顶替。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贝子以下可以戴。以后制定:贝子戴三眼花翎;国公、和硕额驸戴双眼花翎;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等均戴一眼花翎。

六部:由于过去只有六部,所以其职能往往等于现今多个部门职能的综合。其长官尚书相当于部长,副长官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各司主管称郎中,相当于司局长,副主管称员外郎,相当于副司局级;至于主事权力、地位上比处长要高一些。

吏部:相当于组织部、人事部等部门。

兵部:相当于国防部、、公安部、交通部(驿传)、军委等部门。

刑部、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司法部等部门。

礼部:相当于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等部门。

户部:相当于财政部、民政部、商务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造币)、税务总局等各部门。

工部:相当于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

殿阁大学士:从人数和地位上看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因为这些大学士一般都是军机大臣或是兼任尚书、都统之类的职位,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一般来说,三殿三阁(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共六名大学士,都是当到退休(休致)才空出,由协办大学士递补,除非该人被革职或是死亡。协办大学士就相当于政治局候补。

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等:就品级上来说现在似乎没有那么高的侍卫官;就职能来说,可以相当于中央保卫局。

都察院:相当于监察部。

理藩院:相当于外交部(清末以前的外交一般指对蒙古各部、西藏、新疆、俄罗斯、日本、朝鲜、越南等,主要还是管理蒙古)。

翰林院:相当于中央党校(个人认为)兼中科院、社科院。

国子监:相当于清华、北大之类的学校的综合体兼有教育部高教司的职能。

顺天府:相当于北京市。

步军统领:相当于现在北京警备区兼公安厅的职能。

内务府:为皇室服务的机构,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之类的部门。

总督:军事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各大军区级司令员;还可兼管地方政务。

巡抚:相当于现今的省委书记、省长。

驻防将军:相当于现在的警备区司令员。

各省军事:总体来说,清代的武官品级上较历代有了较大的提高。

提督:为一省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

总兵:相当于现今的军分区司令员或军长,其统辖的镇相当于今天的军分区。

副将:相当于副军长。

参将:相当于师长。

游击:相当于副师长或是旅长。

都司、守备:相当于团级。

千总:相当于营级。

把总:相当于正连级。

外委千总:相当于副连级。

外委把总:相当于正排级。

额外外委:相当于副排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