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红天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昆虫名,为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浙江、江苏、福建、台湾、河北、河南、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主要为害已采伐的竹秆或2-3年生以上的竹秆,毛竹受害重。幼虫在竹秆内蛀食,被害处有圆形羽化孔 ,可导致竹材内部积水,久之腐败;重害竹材遍布为竹屑堵塞的虫孔,仅剩竹皮,地下可见虫粉。

中文学名:

竹红天牛

拉丁学名:

Purpuricenus temminckii Guerin

界:

动物界

目:

鞘翅目

科:

天牛科

分布区域:

浙江、福建、台湾、河南、江西、贵州、四川、云南等

目录

形态特征成虫幼虫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受害竹处理

形态特征成虫竹红天牛

[1]

体长11.5-18mm、宽4-6.5mm。头、触角、足及小盾片黑色,前胸背板及鞘翅朱红色。头短,雌虫触角接近鞘翅后缘,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5倍。前胸背板宽约为长的2倍,其5个黑斑中近后缘的3个较小,两侧各1显著的瘤状侧刺突。鞘翅两侧缘平行,胸部和翅面密布刻点。幼虫体长约 20mm,白色,前胸背板黄色。[2]

发生规律多数年1代,少数2年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竹材内越冬。次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外出产卵,5月上、中旬幼虫孵化蛀入竹材内常绕竹节蛀蚀为害;8月始化蛹,蛹期约 15 天,9月成虫羽化。

虫态出现期不整齐,成虫出竹后先爬行,找寻适宜处产卵;卵散产于竹节上方,新伐毛竹以两侧落卵最多,每竹节卵数粒或数十粒成堆,每根竹落卵可达200-300粒。喜食伐倒、风倒或其它原因致死的枯竹,也为害健康毛竹。阳光充足、温度较高、湿度不大之处最适宜该虫为害,因此向阳面及植被少的山坡和山顶被害重,阴面、植被多的山坡或水沟两侧为害轻,山沟中为害更轻。[2]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科学肥水,及时中耕松土,合理砍伐,砍下竹株全部运出竹林,保持竹林适当密度,提高植株抗性。受害竹处理竹林受害竹用5%二二三柴油溶剂喷射或涂抹,严重者及时砍伐,及时运出林外,将被害竹材漫人水中十多天,淹死其幼虫。[3][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