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大县翠华镇,地处翠华镇中南边,距翠华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镇道路为土公路,交通不方便,距县7公里。东邻天星镇,南邻永康村,西邻金坪村,北邻田坝。村庄全貌
辖鱼苏、朝田、幺店等2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16户,有乡村人口3728人,其中农业人口3728,劳动力231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96人。全村国土面积9.12平方公里,海拔1150米,年平均气温 16℃,年降水量992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水稻、烤烟、薯类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3565亩,人均耕地0.97亩,林地 7770.1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7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540亩(其中:水田1425亩,旱地2115亩),人均耕地0.97亩,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烤烟、薯类等作物;拥有林地7770.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2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9亩,主要种植柑桔、板粟、核桃、樱桃、李子、桃子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1亩,其中养殖面积25亩;荒山荒地2300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918户通自来水,有918 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66户,占农户总数的6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9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52 户(分别占总数的75%和71%)。该村到镇公路为土公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5辆,摩托车18辆。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822亩,有效灌溉率为4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648.31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5亩。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85户。全村有 8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 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 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 8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 8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9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614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1]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4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00万元,占总收入的42%;畜牧业收入389万元,占总收入的4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415头,肉牛28头,肉羊167头);渔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1%;林业收入13万元,占总收入的1 %;第二、三产业收入89万元,占总收入的9%;工资性收入227万元,占总收入的20%。农民人均纯收入2017元,农民收入以种养业收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1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86人(占劳动力的29%),在省内务工264人,到省外务工322人。
特色产业蔬菜、生姜、魔芋、烤烟种植等是该村主要的农村经济来源,今后计划从提高科技含量和面积上规模化大力发展蔬菜、魔芋、烤烟、生姜等,生产出的农产品销售主要立足本县及周边的市县区。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1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1%。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生姜、板栗、朝天椒、烤烟等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烤烟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916 户3728人,其中男性 1918人,女性1810人,劳动力2318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苗族、布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48人,布依族 68 人。 享受低保102人,五保护7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10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 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 7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拥有教师20人,在校学生456人,距离翠华镇中学7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94人,其中小学生456人,中学生138人。
人文地理该行政村隶属大县翠华镇,地处翠华镇中南边,距翠华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镇道路为土公路,交通不方便,距县7公里。东邻天星镇,南邻永康村,西邻金坪村,北邻田坝。辖鱼苏、朝田、幺店等2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16户,有乡村人口3728人,国土面积9.12平方公里,海拔1150米,年平均气温 16℃,年降水量992毫米。
发展重点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村内道路仍为土路,路面狭窄而坑洼不平;大部分农渠年久失修;还有一部分农民居住环境条件极差;部分村庄未通公路;电线老化严重。 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蔬菜、烤烟、魔芋等优势产业,培植出1-2个特色产业为该村支柱产业;兴建公路;村内道路硬化;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十一五"期末,力争实现村村通公路,村内道路硬化达50%;彻底解决农民的居住条件及用电安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01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