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唇羊耳蒜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植物名称凹唇羊耳蒜(台湾植物志)

形态特征附生草本。假鳞茎小。叶2枚,近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6厘米,宽约2厘米,纸质,先端急尖,基部渐狭,具短柄。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长达18厘米;花序柄略压扁,两侧有宽约1毫米的翅;总状花序长约8厘米,通常具10余朵花;花苞片狭披针形,长5-8毫米;花梗和子房长约9毫米;花小;萼片线状长圆形,长5-6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或急尖;花瓣狭线形,长约6毫米,宽约0.5毫米;唇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5毫米,宽约3.5毫米,先端近截形而微凹,边缘略有不规则齿缺,近基部有2个胼胝体。花期3月。

分布及生境产台湾。具体地点、生境、海拔均不详。(模式标本产地)

我们在东京大学标本馆看到此种的模式标本,只有1个花序和2枚叶片,但可以判断是附生兰,颇近镰翅羊耳蒜L. bootanensis Griff.。

本种的近亲种Liparis nokoensis Fukuyama (Bot. Mag. Tokyo 48: 435. 1934) 产台湾南投能高山。据原描述花略小,萼片长约3.5毫米,其他方面并无明显区别。该种除模式标本外尚未再次采到,而且模式标本为何人所收藏至今尚不清楚,只能暂录于此,留待后人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