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歧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基本涵义物种歧视论,最早出现于1975年英国作家莱德的作品《科学的受害者》,是指人类对非人类存在物的一种偏见,主张保护人类的利益而贬损其他物种的利益 。这是一种从伦理、道德层面到具体行为方式上对其他物种的深入侵害。

二、存在根源正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存在根源是源于对种族、性别的偏见一样,物种歧视的存在也是由于人类对其他物种的偏见。

人类是有知识、有理性、会思考的动物,这些特性使得人类具有强烈的优越感,因而漠视其他动物的存在,弃非人类物种的权利于不顾。再者,人类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人类优先、人定胜天等,也使人类很难将其他非人类物种的权利考虑在应有的权利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而支配甚至侵害其他物种。

三、克服措施物种歧视是一种存在,由于不涉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所以没有人要求消除这种歧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还会存在下去,但我们还要努力去改变现状,寻求美好未来。我们要:

培养人类高尚的道德品性,学会敬畏生命。在一种高尚的态度和修养的支配下,人们就会尊重一切生命物种,不会随意而粗暴地践踏其他物种。对待自然生命需要良知,只有具备这种修养,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来对待我们的自然环境。

通过法律手段督促人类停止不法行为。世界并非人类的世界,也是其他物种的世界。其他物种和人类具有同样的生存权利,国家应当建立强制性的规范阻止人类对其他物种的破坏。

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减少对非人类生物的侵害。生活中我们吃的很多食物,穿的很多衣物都以动植物为原材料。所以,要倡导素食主义,改变人类吃肉的生活习惯。提倡简单生活,减少对奢侈品的消费,杜绝任何方式的浪费。

倡导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理念。抛弃物种歧视偏见,一切生物皆平等,要善待其他物种。大自然的平衡需要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只有人与其他物种和谐共存才能维持长久的旺盛。

成立保护动植物的民间组织,积极宣传人与其他物种平等的思想,同时积极的在实践中保护动植物。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