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央书记处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最新定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它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

简介在我党的历史上,从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开始设立中央书记处。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改称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职权,中央全会闭会时的中共中央。

1956年9月八大,原中共中央书记处又改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八大与十二大设立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是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处理日常事务的机构,没有行使中央委员会职权的权力。1969年4月至1980年2月未设中央书记处。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设立中央书记处。从十三大起,中共中央书记处为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的办事机构。

在1956年至1966年中央书记处曾设立总书记一职,其权力和职能与今天的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相当,邓小平曾任此职务。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中央书记处被撤销。於1980年2月恢复中央书记处及总书记一职,後於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因中央委员会主席头衔被改为总书记,中央书记处不再设总书记名衔。

1943年3月20日,中央在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央书记处是根据政治局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的办事机关,它在组织上服从政治局,但在政治局的方针下有权处理和决定一切日常性质的问题。

此后,党的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均有设立中央书记处的条款,规定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决议之下,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中央书记处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党的第九、第十、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取消了中央书记处。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恢复中央书记处。会议公报指出:“全会经过充分的讨论,决定恢复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所决定并在十年间证明是必要和有效的制度,设立中央书记处作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常设机构”。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书记处职权的规定与八大相同。

十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把中央书记处改成为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以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党章沿用了这一规定。

历史沿革书记处的设立,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党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一大时,全国党员少,在机构上中央只设了由三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书记”。

我党成立近90年来,中央机构几经变化。最初,中央只设由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后来设立了中央政治局。到上世纪30年代,中央设立了书记处,1966年8月停止工作。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又恢复了中央书记处。那么中央书记处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与中央政治局是什么关系?这要先了解我党中央机构的变化,这个变化与党的发展紧密相关。

以古时职级很低的

“书记”作为党中央最高领导的称谓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人员少,事务少,中央只设由三人组成的中央局,负责人称为“书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87页)“书记”在古时指官府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职级很低。党的二大、三大、四大,虽然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但中央机构仍是中央局,负责人称委员长,到四大时改称总书记。委员长或总书记“总理各级党务”,既是决策机关,也负责日常工作。

党的五大首次将决策机关与日常工作机关分开

1927年5月,在大革命失败的前夜召开五大时,我党发展为5万多人,成了一个大党。中央机关仅有中央局已不足以有效地领导全党。在代表大会上,第一次选举了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将决策机关与负责日常工作的机关第一次分为两个机构。大会通过的党章对新成立的中央政治局以及政治局常委、总书记的职责做了规定:政治局是决策机关,常委处理日常工作,总书记是常委之一,既领导决策机关也领导负责日常工作的机关。

不久,中共中央搬到上海,常委分散在各地领导斗争,因严重的白色恐怖,不能自由来往于上海,11月中央成立组织局,负责日常工作,组织局主任先是罗亦农,后是周恩来。这与当时苏联联共(布)的机构分有政治局、组织局是一致的。组织局的职权同后来成立的书记处的职权是一样的。

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沿用五大的惯例,仍是政治局决策,常委负责党中央的日常工作。从常委中选举总书记一人。随着全国各个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常委分散到各个根据地担任第一把手。此时,各个根据地均受到敌人的包围、“围剿”,难以召开常委会,党中央领导力量显得有些薄弱。

初设中央书记处的确切时间,尚待进一步查考

1931年6月,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很快叛变。因白色恐怖,党中央几次身处险境,领导人员几经变化。1933年初,党中央迁入江西苏区。当时全国各苏区发展到十几块,红军达30万人,党员也达30万人。仅一个总书记难以领导这样一个大党,中央书记处应运而生。

中央书记处成立的确切时间,目前尚无法查考清楚。中央红军长征离开中央苏区时,因将装文件的担子挑错了,中共中央的会议记录、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的报告,都留在了苏区。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敌人大肆“围剿”,根据地丢失,环境险恶,项英下令将中央留下的文件全部烧毁,不留片纸。按理说,共产国际的档案会保存着书记处成立时间的根据。从建党到1934年6月前,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一直保持电讯联系,共产国际会保存有中国共产党给国际的报告。但这部分档案现在尚未公开。

现在能见到的材料最早是1934年召开的五中全会,当时选举的中央书记处成员有: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等。这是从这些同志填的干部表格中佐证出的。见诸文件的是,1935年1月通过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中有:“政治局更认为过去书记处与政治局自己对于军委领导是非常不够的”,“书记处的所有同志,在这方面应该负更多的责任,因为有些重要的决定或战略计划是经过书记处批准的。”由此可见,书记处最晚在五中全会时成立。书记处负责党中央的日常工作。

既然书记处不止一个人,那么就应有一个总书记。遵义会议前是博古,遵义会议后是张闻天。长征到延安之后,书记处权力比较大了。1943年3月,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毛泽东任主席。没有用总书记这个称谓,用的是主席。

虽然中央书记处组成人员不断变动,但是这个机构一直存在。

毛泽东一直认为,

七大选出的书记处最得力,得心应手

1945年4月召开的七大,选举了书记处。党章还规定设主席:“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与中央书记处,并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一人。”中央政治局“是党的中央指导机关,指导党的一切工作。”“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决议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中央委员会主席即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与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任中央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这年毛泽东52岁,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既领导决策,又亲自负责日常工作的领导。

大会结束后,政治局委员分散在全国各地领导战争和建设,工作繁重,不能经常到党中央所在地开会。七大选举的书记处成员有5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他们基本都住在一起(或在延安,或在西柏坡,或在北京),只有1947年春到1948年春一年的时间里分为两地。他们经常在一起开会讨论、研究党务、国是,是党中央的中枢,人们称他们为“五大书记”。五大书记统管,非常得力,保证了战争的迅速胜利。毛泽东一直认为,七大选出的书记处最得力,得心应手。

八大时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分开

1956年9月召开八大。八大的党章规定选举总书记一人。“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的常务委员会和中央书记处,并选举中央委员会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和总书记一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主席、副主席、总书记组成常委。(毛泽东:《关于中共中央设副主席和总书记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12页。)常委是党的核心领导。毛泽东说:“我们这样一个大党,这样一个大国,为了国家安全、党的安全,恐怕还是多几个人好。”

此时的总书记与五大时不同,五大时的总书记是党的最高领导,而八大时最高领导是党中央主席。

八大党章对主席、副主席的规定与七大不同,八大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的主席和副主席同时是中央政治局的主席和副主席。”七大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主席即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与中央书记处主席”,而八大没有规定他们是中央书记处的主席、副主席。这样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就真正分开了,决策机关与领导日常工作的机关就分开了。中央书记处有很大的权力,如副主席周恩来任总理的国务院要接受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书记处的权力高于政治局委员,甚至副主席。

毛泽东这样安排自有道理,他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一个,总司令一个,少奇同志半个,就是跑跑龙套工作的。他要培养邓小平,因而让邓小平先任中央秘书长,后任书记处书记。

邓小平与中央书记处

邓小平起初不愿当总书记邓小平于1954年任党中央秘书长,副秘书长有多位。当时几乎天天开秘书长会议,讨论研究各方面的工作。毛泽东有一次召集秘书长会议,说得很明确:你们是干事的,对外一律用中央名义,不用秘书长、副秘书长名义。

酝酿八大中央名单时,邓小平表示不愿意做总书记,怕不顺。邓小平所说“不顺”,一是和刘少奇不顺。刘是副主席,是接班人。二是和周恩来不顺。刘少奇与周恩来同岁,比邓小平大6岁。他们的党龄、资历、威望都在邓小平之上。毛泽东做邓小平和中央同志的工作,讲得很风趣:“至于秘书长改为总书记,那只是中国话变成外国话。其实,外国的总书记就相当于中央的秘书长。”他明确提出:“还要设一个书记处,书记处的人数可能要多几个,书记、候补书记可以有十几个人。”做工作之后,小平接受了。

八大选出的总书记是邓小平。邓小平比毛泽东小11岁,即52岁,和毛泽东在开七大时的年龄一样。书记处成员没有像毛泽东预想的那么多,仅有10个人。书记处成员有:邓小平、彭真、王稼祥、谭震林、谭政、黄克诚、李雪峰。候补书记为刘澜涛、杨尚昆、胡乔木。

书记处的同志比政治局的一些同志消息还灵通

邓小平曾向毛泽东提出,书记处还是作为政治局办事机构,负责对军队和国务院的文件承送。毛泽东不同意,强调书记处是党中央的办事机构,什么事都要管,中央的事由你们做,发文用中央的名义。凡是党政军各方面送中央常委的报告、文件都要先送书记处。一般问题,书记处讨论决定,即可下达、执行。重大问题,书记处先拿意见再报中央常委讨论、决定。

书记处在讨论国务院的工作时,因周恩来要参加,总是就着周恩来的时间。据查,副主席只有周恩来经常出席书记处会议。

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不都在北京,因要主持地方大政工作,非重要会议一般不来京。所以政治局不能经常召开全体会议。而书记处要处理大量日常工作,经常每周开会三四次,常常得到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书记处的同志最早听到毛泽东的声音,知道中央的决策,反而比一些政治局的同志消息更灵通。

书记处成员中,彭真协助邓小平负责全面工作;王稼祥兼任中央联络部部长,负责外事;谭震林负责农业;谭政是总政主任,负责军队干部;黄克诚是参谋长;李雪峰负责工业。

从1956年到“文革”前夕,书记处人员几经变化,有出有进,后来又增补了副总理李富春、李先念、陆定一,政治局候补委员康生,副总理罗瑞卿,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叶剑英元帅。从这张名单可看出书记处之重要。到1966年八届十一中全会时,中央书记处成员有:邓小平、王稼祥、李富春、李先念、叶剑英、谭震林、康生、陶铸、李雪峰。候补书记是刘澜涛、胡乔木。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书记处很快就停止工作

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虽然书记处增补了谢富治、刘宁一两位,但是因邓小平受到批评,书记处很快就停止工作。八届十一中全会前,已有新成立的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书记处的趋势。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多是搞意识形态工作的,如康生、陈伯达等,各中央局派一副书记或常委参加。李雪峰等书记处成员都不是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可能毛泽东已估计到中央书记处将不再工作。那么,书记处的这些同志放在哪儿呢?进入政治局。于是,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谭震林、陶铸、叶剑英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李雪峰、谢富治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1980年,根据邓小平提议,重新设立书记处

过了14年,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根据邓小平提议,会议“决定恢复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所决定并在十年间证明是必要和有效的制度,设立中央书记处作为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的经常工作机构,并且选举胡耀邦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历经赵紫阳、江泽民、胡锦涛继任。下一任极有可能是习近平(现任中央党校校长、国家副主席)。

1982年召开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决定中国共产党不再设主席、副主席。从此,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职务。但是,中央政治局仍是决策机关,在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下,中央书记处仍负责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李海文)

温家宝与中央书记处

1987—1992年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1992—1993年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

1993—1997年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7—1998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8—200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中央金融工委书记

2002—200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中央金融工委书记

2003—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

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历届书记处组成人员第11届中共中央书记处

(任期1980年2月至1982年9月)

排序 姓 名 入党时间 兼任职务 备 注

1 万里 1936年 国务院副总理 首次入选

2 王任重 1933年 国务院副总理,中宣部部长 首次入选

3 方毅 1931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首次入选

4 谷牧 1932年7月 国务院副总理 首次入选

5 宋任穷 1926年 中组部部长 首次入选

6 余秋里 1931年5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首次入选

7 杨得志 1928年10月 中央军委常委,解放军总参谋长 首次入选

8 胡乔木 193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首次入选

9 胡耀邦 1933年9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 首次入选

10 姚依林 1935年 国务院副总理 首次入选

11 彭冲 1934年8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首次入选

12 习仲勋 1928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于1981年6月增补

第12届中共中央书记处

(任期1982年9月至1987年10月)

排序 姓 名 入党时间 兼任职务 备 注

1 万里 1936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连任

2 习仲勋 1928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连任

3 邓力群 1936年 中宣部部长 首次入选

4 杨勇 1930年 中央军委常委 首次入选

5 余秋里 1931年5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连任

6 谷牧 1956年7月 国务委员 连任

7 陈丕显 1931年 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首次入选

8 胡启立 1948年4月 中央办公厅主任 首次入选

9 姚依林 1935年 国务院副总理 首次入选

10 乔石 1940年8月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原以候补身份入选,于1985年晋升

11 郝建秀 1954年5月 - 原以候补身份入选,于1985年晋升

第13届中共中央书记处

(任期1987年10月至1992年10月)

排序 姓 名 入党时间 兼任职务 备 注

1胡启立1948年4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 连任,於1989年6月被免职

2 乔石 1940年8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党校校长 连任

3芮杏文1945年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於1989年6月被免职

4阎明复1949年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 於1989年6月被免职

5 李瑞环 1959年9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 於1989年6月增补

6 丁关根 1956年7月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台办主任 於1989年6月增补

候补 温家宝 1965年4月 中央办公厅主任 首次入选

第14届中共中央书记处

(任期1992年10月至1997年9月)

排 序 姓 名 入党时间 兼任职务 备 注

1 胡锦涛 1964年4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 首次入选

2 丁关根 1956年7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 连任

3 尉健行 1949年3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纪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首次入选

4 温家宝 1965年4月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候补书记晋升

5 任建新 1960年4月 中央政法委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首次入选

第15届中共中央书记处

(任期1997年9月至2002年11月)

排 序 姓 名 入党时间 兼任职务 备 注

1 胡锦涛 1964年4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连任

2 尉健行 1949年3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连任

3 丁关根 1956年7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 连任

4 张万年 1948年5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首次入选

5 罗干 1960年6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 首次入选

6 温家宝 1965年4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连任

7 曾庆红 1960年4月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中组部部长(自1999年) 首次入选

第16届中共中央书记处

(任期2002年11月至2007年10月)

排 序 姓 名 入党时间 兼任职务 备 注

1 曾庆红 1960年4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连任

2 刘云山 1971年1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 首次入选

3 周永康 1964年11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 首次入选

4 贺国强 1966年1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 首次入选

5 王刚 1971年6月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 首次入选

6 徐才厚 1971年4月 中央军委副主席 首次入选

7 何勇 1958年12月 中纪委副书记(排名第一) 首次入选

第17届中共中央书记处

(任期2007年10月至今)

排序 姓 名 入党时间 兼任职务 备 注

1 习近平 1974年1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 首次入选

2 刘云山 1971年1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 连任

3 李源潮 1978年3月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 首次入选

4 何勇 1958年12月 中纪委副书记(排名第一) 连任

5 令计划 1976年7月 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首次入选

6 王沪宁 1984年4月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首次入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