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名称:《游仙都山记》
年代:明朝
作者:陈子龙
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缙云东[1],挺直溪行,多平田室庐。可二十里,望东山之上,有二峰卓立。一颀而直,一短而伛,皆有面手,曰妇姑峰。溪流清冽,浅不行舟,深不渡马。横立石柱,而级而越,有堂焉,憩之。堂之背多怪石,若舞人,若卧兽,若枯树,若桥梁,不可状。左侧为旸谷洞。是洞也,倚山而面溪,蹑梯以登,有若夏屋者再[2]。其一敞,石乳如乘霤而下[3],其一䆳,仰乳从隙中垂垂欲泫。两洞有窦,人蛇行相通[4]。日初出时,光景仰射穴中,“初旸”所由名也。石多记刻,惜磨灭不可读。洞之前枕溪有大盘石,规旁而砥上,旧有亭圮矣[5]。有䴔䴖凫翳翡翠之属,翔集其上。下则文鱼漾沫,游人濯手,则惊入穴。是溪也,曰炼金之溪。
渡溪而南行一里,石壁出其右,崭兮若削[6],隤兮若崩[7],色赪而理疏。又一里,至步虚山。山之前有石,从平地拔起,无所附丽,围可二亩,高入云表,不测其仞也。或以日影如建表之法测之[8],然未详,是为鼎湖之峰。紫燕数万,栖集石罅。其顶多松柏,从下望之,若莎草,若丛栵。道士曰:“冬月枯枿[9],堕拱者五之矣。”其上有池,雨则水溢。飞鸟过之,遗鱼焉,狭而细麟,然卒莫得而陟也。旁为童子峰,丰下锐上,径圆如苞笋,高数十丈。稍远望之,则压于鼎湖,不中髻椎矣。步虚山于鼎湖为屏障,其上群峰森列,若周庐羽卫,设如坛壝[10],会九宾,进万舞,绅笏端正,若拱若揖,亦有狂醉僛僛奋袖而欹观者[11]。黛碧绀紫,参差峥嵘,向背不一,几穷理外。
陈子曰:余游仙都,未涉五之一也,而奇若是。然吾闻诸长者,奇未有过鼎湖者,叹观止矣。[1]
作品注释[1]缙云:今浙江缙云县。
[2]夏屋:大屋。
[3]霤(liù):屋檐滴水之处。
[4]蛇行:像蛇一样爬行。
[5]圮(pǐ:倒塌,毁坏。
[6]崭:高峻。
[7]隤:坠落。
[8]建表之法:古代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方法。表,测量日影的标竿。
[9]枯枿(niè):旨枯干树的枝杈。枿,斫后重生的枝条。
[10]坛壝(wěi):围绕祭坛所筑的矮土墙,此处用来形容群峰拱卫主峰。
[11]僛僛(qī):倾侧的样子。[1]
作者简介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南直隶松江华亭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