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龙船”是一种民间曲唱艺术,其船身为龙形,长约三尺,船首龙头昂扬,船身龙鳞闪闪,船艄龙尾苍劲有力。龙船上面有一小亭,亭中供奉观音或财神菩萨,意为“金龙送喜”,两旁贴有“走出世外认亲访友,不用盘问为求衣食”对联。表演者将“干龙船”往主人家堂屋门前或院坝一放,配以小锣、云板,一折又一折地说唱开来,往往为即兴演唱,风趣幽默的韵白与唱词让人捧腹开怀。因在人家的堂屋或院坝玩,有龙不下海,有船不入江,故名“干龙船”。
相传宋朝灭唐时,宋兵逼近皇宫,宫廷大乱,皇太子趁乱将金銮殿上护宫之龙的龙头掰断,带上20多名宫娥、彩女逃出宫外,几天几夜滴水未沾,粒米未进,不分昼夜的逃命,终于昏倒在一个钱庄门前街檐下。皇太子醒来,想起以往文武百官晋见父皇,说的那些阿谀奉承的话,犹如在耳。看到眼前,国破家亡,好不惨然。将龙头往钱庄门前一放,手拿石块击地,随着击地声的节律,将文武百官奉承父皇的话,慢慢地哼唱起来。钱庄老板一听,以为是奉承他,十分高兴,就赏了他不少碎银。皇太子心想这样既不挨饿又不失斯文,于是将龙头装饰一番,放在四脚支架上,到钱庄、酒楼、大户人家说唱,乞讨度日。
宋朝皇帝入宫后,发现金銮殿上的护宫之龙的龙头不见了,急令在民间搜寻。太子、宫娥、彩女得知消息后,赶紧将龙头抛入护城河中逃出了京城。随后又按原先模样用篾、纸扎成 “干龙船”去沿路乞讨。不知历经多少千辛万苦,才流传到我们土家山寨,成为土家山民喜爱的民间娱乐艺术。“干龙船”原来是一人说唱,因得到打发的粮食、物品多了,就雇请挑夫,越到后来,东西越多,又雇请了车夫。故现在玩“干龙船”是三人玩,一人唱,两人和,挑夫和车夫边唱边做动作。
“干龙船”现存的唯一老艺人湖北咸丰县的李正福老先生说,“干龙船”说唱原有本子,其内容是说唱古往今来事,道出人间世态炎凉,可惜唱本早已失传。现多半是即兴演唱,见事唱事,见人唱人,捧吹逗乐。新中国成立后,“干龙船”在民间基本绝迹,划“干龙船”的土家老艺人被打成“牛鬼蛇神”。改革开放后,李老先生为不使这一民间绝艺失传,又扎起“干龙船”来自娱自乐,影响越来越大。后来土家山寨中有红白喜会都要请他捧场热闹一番。随着大路坝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和民族风情旅游业兴起,李老先生将“干龙船”划到旅游景区,许多中外游客看了他的表演说“了不起呀!”“OK!”他划“干龙船”还被录入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民族风情专题片中。2004年6月6日大路坝首届青少年民族艺术节中,被特邀表演。诙谐幽默的说唱逗得大家脸似桃花般灿烂,其表演照片刊登在《中国民族报》上。
李老先生说:“划‘干龙船’在别人看起来表演简单,其实不然,说、唱、做、表演要求很高,名堂也很讲究呢!”看了他今天的表演,称“干龙船”是一种绝艺也不为过。我想带徒弟,在有生之年,要把这一民间艺术传给后人,让“干龙船”这一民间艺术划向世界。2004年8月,大路坝民族小学特聘李正福老先生为该校民间民俗文化兼职教员,每月请李老为师生上两节课,教授“干龙船”绝艺,培养“干龙船”传人。
而今,在恩施、利川一带,每逢过年,一些民间艺人就会划“干龙船”,和着龙船调的歌声,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