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作品名称:谢相府启
作品年代:北宋
作者:苏洵
文学体裁:骈文[1]
作品原文谢相府启①
朝廷之士,进而不知休;山林之士,退而不知反;二者交讥于世,学者莫获其中。洵幼而读书,固有意于从宦;壮而不仕,岂为异以骄人?上之,则有制策诱之于前;下之,则有进士驱之于后:常以措意,晚而自惭。盖人未之知,而自炫以求用;世未之信,而有望于效官;仰而就之,良亦难矣。以为欲求之无辱,莫若退听之自然。有田一廛②,足以为养;行年五十,将复何为?
不意贫贱之姓名,偶自彻闻于朝野,向承再命以就试,固以大异其本心。且必试而审观其才,则上之人犹未信其可用;未信而有求于上,则洵之意以为近于强人。遂以再辞,亦既获命。于匹夫之贱,而必行其私意;岂王命之宠,而敢望其曲加?
昨承诏恩,被以休宠,退而自顾,愧其无劳。此盖昭文相公,左右元君,舒惨百辟,德泽所畅,刑威所加,不阳而熙,不寒而慄,顾惟无似,或谓可收,不忍弃之于庶人,亦使与列于一命,上以慰夫天下贤俊之望,下以解其终身饥寒之忧。仰惟此恩,孰可为报?
昔者孟子不愿召见,而孔子不辞小官,夫欲正其所由得之之名,是以谨其所以取之之故。盖孟子不为矫,孔子不为卑。苟穷其心,则各有说。虽自知其不肖,常愿附其下风。区区之心,惟所裁择③![2]
作品注释①启:书信。
②一廛:一块土地或一处居宅。
③裁择:权衡选择。[1]
作品简析苏洵于1056年(嘉祐元年)前后给当时的执政韩琦、富弼、田况以及文坛领袖欧阳修等写信、呈文,希望得到他们的引荐或任用。欧阳修的反应最为热烈,上《荐布衣苏洵状》,但“始公进其文,自丙申之秋至戊戌之冬,凡七百余日而得召”(苏洵《上欧阳内翰第四书》,《嘉祐集笺注》卷一二)。时已是1059年(嘉祐三年),但所谓“得召”也不过是召试舍人院,苏洵“观朝廷之意,特以其文才词致稍有可嘉,而未必其言之可用也”(《上皇帝书》,《嘉祐集笺注》卷一),遂以病辞。1061年(嘉祐五年)八月,朝廷再召试紫微阁,苏洵又辞。《谢相府启》即苏洵此次拒试不赴的谢辞。[2]
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著名散文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