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东风花外小红楼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名称:【双调】水仙子·东风花外小红楼

年代:元代

作者:倪瓒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双调

曲牌:水仙子

作品原文【双调】水仙子

东风花外小红楼,南浦山横眉黛愁。春寒不管花枝瘦,无情水自流。檐间燕语娇柔,惊回幽梦,难寻旧游,落日帘钩。[1]

曲牌格律【曲牌】

水仙子,曲牌名。又称为“湘妃怨”、“冯夷曲”、“凌波曲”、“凌波仙”等。入“双调”,亦入“中吕宫”、“南吕宫”。首二句宜对。六、七句可作五字,宜对;亦可作两个四字句,与末句相配。兼作小令、套曲。也可带“折桂令”为带过曲。南曲略同。

【格律】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厶平。

×平×仄平平去,平平平厶平(上),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厶,×仄平,×仄平平。

(注:北曲入派三声,故只列平上去。上去为仄声。字声通用标“×”。韵位加粗体)[2]

作品简析这首小令抒写的是一种离愁别绪,蕴藉婉约,情致绵远。此曲一题“送行”,可能是作者倪瓒早年所作。

前四句写景,景中有人;后四句直接描绘红楼主人。在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小红楼中的女子遥望那当初送别的水滨,对离人的思念油然而起。春天的微寒不顾花枝的娇嫩,河水也不管春色动人径自流淌着。窗外燕子的呢喃,把女子从关梦中唤醒,以往相聚的欢乐已一去不返,只有落日映照着帘钩。曲中描写的每一种景物都浸透着离情,可谓情景交融。

此曲的妙处在于处处似未从正面落笔,然处处又无不环绕着这离愁别绪。倪瓒精于绘画,其曲精于写景,而其景物初看若“纯景”,细细品味则景中无不含情,深邃含蓄,正显示出倪瓒“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1]

作者简介倪瓒

(1301—1374)元曲作家。初名珽,字元镇,自号云林子,风月主人、沧浪漫士、净名庵主等,无锡(今属江苏)人。本为西夏人,因其先人出使于宋,留居中国,定居江南。不乐仕进,耽于诗文书画,善琴操,所居有清閟阁,多藏书法名画秘籍。至正(元惠宗年号,公元1341—1370年)初年散资产与亲故,弃家泛舟五湖三泖(今太湖附近水乡)间,自称懒瓒、倪迁。工乐府,精音律。《录鬼簿续编》称其“爱作诗,不事雕琢。善写山水小景,自成一家,名重海内”。著有《清閟阁全集》,现存小令12首。[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