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为主义教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是以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盛行于欧美国家。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和加涅等。

新行为主义是由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而来的。行为主义主张人的行为的基本公式是受因果律支配的“刺激—反应”。新行为主义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予以补充。

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按照“刺激—反应—强化”的程序进行训练,就能随意塑造人的行为。

二是提倡程序教学。其基本原则是:积极反应,小步子,及时强化,自定步调。

三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通过教学机器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及时的和足够数量的强化。

四是应该把教和学的行为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选择有效的教法和判断教学工作的效果。

新行为主义教育既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也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由于忽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以及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机械刻板的特征而受到了人们的批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