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归州刺史代通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怀浚:本名乌石山,唐天宝二年(公元749年)改称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内之西南隅。与九僵山、越王台合称为“福州三山”。北宋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又改名道山。此处以山代指福州市。

作品名称:

上归州刺史代通状

创作年代:

唐朝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作者:

怀浚

目录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简析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名称:《上归州刺史代通状》

年代:唐朝

作者:怀浚

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上归州刺史代通状

家在闽山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①。

如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

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

如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作品注释①闽山:本名乌石山,唐天宝二年(公元749年)改称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内之西南隅。与九僵山、越王台合称为“福州三山”。北宋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又改名道山。此处以山代指福州市。

作品简析归州系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所置州,治所秭归县 (即今湖北省秭归县)。怀浚作此二诗时州守姓于,于刺史生平事迹不详。通状为古代一种陈述报告的文件,通指通报,状即陈述,相当于现代的情况报告书或自述、自白书之类。传说怀浚颇能预言未来之事,乡人皆奉之为神明。刺史于公则认为他是妖言惑众,把他逮捕审讯。作者便写下这两首通俗明了的七言绝句作为自白,陈述自己的身世和感慨。刺史阅诗后,便将他释放。这两首诗质朴自然,明白如话,有浓郁的民间歌谣色彩。而文字句式的排比、反复、重叠、回环,更增加本诗的韵味,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故乡深沉的怀念。

作者简介怀浚,唐末鄂西秭归僧。闽山 (今福建省福州市)人。生卒年及俗姓字号均不详,大约公元895年前后在世。他谙于星相术数之学,爱作草书,对儒、道、佛三家经典均有相当研究。平生喜好为诗,诗多粗浅俚俗,有自己的风格,然作品多已失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