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杨氏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书杨氏婢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梅曾亮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杨氏之寡妾,以贫故,不安于室,嫁有日矣(1)。未嫁前一夕,呼其婢不应者三,怒曰:“汝我婢也,何敢如是!”婢叱曰:“我杨氏婢耳,汝今谁家归者?曰我婢、我婢!”妾方持剪刀,落于地,起,环走房中。至天曙,呼其婢曰:“汝今竟何如?吾复为尔主矣。”婢叩头泣,妾亦泣,竟谢媒妁不行(2)。后将嫁其婢,婢曰:“人以我一言(3),故忍死至今,我亦终不去杨氏门。”亦不嫁。妾之夫,杨勤悫公锡绂子也(4)。[1]

作品注释(1)有日:即将,不多几日。

(2)谢:谢绝,辞拒。媒妁:媒人,介绍婚姻的人。

(3)人:指杨氏妾。

(4)杨勤悫公锡绂:杨锡绂,字方来,号兰畹,江西清江县人,雍正年间(1722—1735)进士,累官至兵部尚书、漕运总督。卒谥勤悫(què)。[1]

作品赏析这篇记叙文宣扬的是从一而终的封建妇教,作者完全站在褒扬称赞的立场。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一个普通婢女的言行,表现出封建毒素害人至深。文章唯一可取处是它的人物描写,简练而神情举止毕肖。[1]

作者简介梅曾亮(1786—1856),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属南京)人。1823年(道光三年)进士,曾为户部郎中,晚年主讲扬州书院。他是姚鼐著名弟子之一,居京师二十余年,求教作文者不绝,朱琦、龙启瑞、王拯等都受过他的影响,曾国藩早年也曾攀附,姚鼐死后成了桐城派的一个中心人物。对于散文创作,提倡因时立言,以“昌明道术、辨析是非治乱为己任”,提倡诗文要表现真情实感,要写“人之真”。早年喜骈文,后在管同等影响下,专攻古文。所作文章雄健浑厚,为时人所推重。著有《柏舰山房文集》及诗集。[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