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概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十三个教学院部之一,其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计算机科学系,2001年撤系建院。伴随着学校50多年的风雨历程,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至今已有27年发展历史。已培养本科生3000余名,硕士生1000余名。目前在读本科学生1400余名,研究生130余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学校“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的新兴学科之一,在“十五”“211”工程二期建设中又将该学科列入了学校的七大学科群重点建设。
学院领导现任领导及工作分工
院长:段友祥,男,1964年生,汉族,在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先后获得学校大学生课外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教学优秀奖、胜利育才奖、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成员,山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青岛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石油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东营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2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教材或教学用书5部。
分工: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人事 财务 岗位聘任 学院办公室等工作;
书记:孙绪柱,男,1965年生,汉族,双学士,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系列副研究员,中共党员。曾任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先后获得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优秀青年工作者、胜利育才奖、中石油就业指导奖等荣誉称号。在各类公开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3余篇,参加过三部著作的编写。
分工: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建、政治思想教育、职工教育、统战、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劳动纪律与考核,协管人事工作;
副院长:李宗民,男,1965年生,汉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曾获省部级三等奖二项、局级奖十二项,获得校讲课比赛一等奖、校劳动模范、校优秀教师、校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刊物以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0余篇。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图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青岛市计算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科技部、教育部和山东省等多项项目计划的评审专家。
分工:分管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学位点建设、科研、学术交流和外事工作,协管学科建设工作;
副院长:魏东平,男,1965年生,汉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工作,先后为本科生主讲《计算概论》、《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概论》、《网络技术概论》、《软件质量保证》等,主讲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级软件工程》。先后参与了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化合物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研究工作,1994年以来,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的研究,已完成科研课题10余项,主要有“油田勘探数据库管理系统”、“勘探部署图图形建模系统研究”、“油田钻井随钻评价专家系统”等等。
分工:分管教学工作(含继续教育),具体包括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专业建设与教学、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等工作;
副院长:石乐义,男,1975年生,汉族,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校优秀教师、校教学优秀奖、全国ITAT竞赛优秀指导教师、齐鲁软件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校大学生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主持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公开出版专著教材3部,在国家级期刊和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并有多篇被EI/ISTP收录。
分工:分管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具体包括实验设备管理、实验室建设;实践实训(含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建设、IT培训与服务外包、学院网站建设,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
副书记:苏 兴,男,1978年10月生,汉族,工程硕士,讲师,中共党员。曾先后获得山东省大学生“三下乡”优秀指导教师、青岛市优秀思想教育工作者、校先进青年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各类公开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篇,参与教改项目获校教研成果一等奖一次。
分工:分管学院学生工作、共青团、宣传和校友会工作、大学生科技活动,协管实习基地建设、学院网站建设;
历任领导情况
主任:马玉书
副主任:仝兆岐
主任:仝兆岐
书记:付传亮
副主任:许钦明 王新民 刘兴坤
主任:许钦明
书记:刘万忠
副主任:王新民 刘兴坤 段友祥
副书记:杨同伟
主任(院长):叶飞跃
书记:董俊义
副主任(院长):段友祥 李宗民 朱连章
副书记:杨同伟
院长:段友祥
副院长:李宗民 朱连章 梁鸿
书记:崔培伟
副书记:孙绪柱
学科设置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硕士授权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等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等3个工程硕士培养点,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属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此外,我院与著名IT企业广泛合作,先后建立了东软班、浪潮班、阿尔卑斯班等定制培养体系以及中软国际实训培养体系,使大学生培训与企业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已培养本科生3000余名,硕士生1000余名。目前在读本科学生1400余名,研究生130余名。
学术平台学院设置有5个教学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系、计算机科学系、软件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系统工程系,一个专业综合实验室(包括计算中心、思科网络技术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维修维护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单片机接口实验室、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软件技术实验室、Oracle联合实验室、DSP技术实验室、EDA/SOPC实验室、通信高频电子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室、嵌入式移动通信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有CISCO网络技术学院、Oralce数据库技术学院、NCIE国家信息化工程师认证培训中心、博创嵌入式认证培训中心、NIEH全国信息技术高级人才水平考试、单片机C程序设计师认证考试、ITAT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考试中心、Pearson VUE国际考试中心等合作办学或培训机构,承担CISCO、Oracle、NCNE(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NCSE(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考试)、NCRE(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ITAT等考试,是商务部、山东省和青岛市认定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
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实验人员24人,机关人员12人,教授职称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职称36人。学院教学、科研条件良好,拥有先进的科研、教学实验设备,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硬件类固定资产达1700多万元,软件资产(如Oracle、IBM Rational等软件产品)2000多万元,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院承担着每年两次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山东省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每次参加考试人数都逾4000人。学院一直得到广大校友和企业的关心和支持,设有大学生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
办学理念学院为保证教学质量,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教风和学风常抓不懈。注重基础培养和能力培养,特别是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不断地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受到良好的工程技术训练,获得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专业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和认可,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
项目成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学校“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的新兴学科之一,在“十五”“211”工程二期建设中又将该学科列入了学校的七大学科群重点建设。近年来,学院在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网络与信息服务、高性能计算及应用、信息处理与计算只能、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领域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先后承担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中石化中石油创新基金等省部级科研课题,年均科研经费稳定在350万元以上;在IEEE Conference on Web Service等顶级国际会议、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等国外著名期刊和《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软件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通信学报》等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学生实践学院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和科技竞赛活动,每年都设立专项经费资助大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或创新实验计划,鼓励大学生原创思维和创新精神。近年来,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每年有20余位同学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立项并获得国家资助,100余位同学参加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立项并获校院资助。科技竞赛方面,先后获得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二等奖、全国博创嵌入式竞赛一等奖、ITAT教育部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思科网络技术大赛全国第2名,在山东省齐鲁软件设计大赛中长期保持领先优势,在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也取得了良好成绩,历年来我院获得校优秀科技创新学分学生数在全校名列前茅。由于理论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我院优秀毕业生先后被报送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研究生或是被王朝、淘宝、华为、中兴、东软、中软等等著名IT公司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