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作者:(陈)徐陵撰,许逸民校笺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8-8-1
版次:1
页数:1838徐陵集校笺
字数:1200000
印刷时间:2008-8-1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1
I S B N:9787101062182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岁次戊子,许逸民先生以其《徐陵集校笺》示余,且嘱为序。余治古典文学有年,于六朝衣冠、之风流倜傥,梁陈文坛之绮密瑰艳,未尝不心向往之。然于孝穆未敢多加评鹭,以其缉裁巧密,不易索解故也。今读许氏校笺,语必溯源,事必数典,凡疑难处必有一校,困惑处必有一笺,余多年之疑问遂涣然冰释矣。
今观孝穆之诗文,非淹通博雅之士莫能为也。以其器局之深远,才学之宏博,固可享盛名于当朝,岂止辞藻斐然、声韵调畅而已。盖文学者,五音繁会,五色杂陈,本不应拘于一格。自然固佳,绮丽亦无妨。冲淡固善,纤秾亦未尝不可。文各有其所用,人各有其所好,未可以一绳墨衡之。若就文学演进而言,倘无南朝之声色,以修饰汉魏之风骨,何来唐代近体诗之大观耶?
徐庾并称,由来已久。然世运有兴废,文名有显晦,至于今日,庾信声名大着,而徐陵半被埋没。逸民先生有感于此,乃发愿校笺徐集,焚膏继晷,孜孜不倦,终成此巨制。细览之,感佩良多,推敲再三,愈觉可贵。后之治南朝文学者,倘不复冷落孝穆,则亦不辜负逸民先生之苦心矣。
作者简介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徐陵
今存《徐孝穆集》6卷和《玉台新咏》10卷。
图书目录序
前言
凡例
徐陵集校笺卷一
赋
鸳鸯赋
附萧纲《鸳鸯赋》
乐府
龙头水(别涂从千仞)
龙头水(龙头流水急)(疑)
折杨柳
附萧绎《折杨柳》
关山月二首
附萧绎《关山月》
洛阳道二首
附萧纲《络阳道》
长安道
梅花落
梅花落(疑)
紫骝马
附萧纲《紫骝马》
骢马驱
刘生
中妇织
附萧纲《中妇织》
乌栖曲二首
出自蓟北门行
附庚信《出自蓟北门行》
长相思二首
亲曲
宛转歌(疑)
徐陵集校笺卷二
诗
走笔戏书应令
附萧纲《执笔戏书》
山池应令
附庾肩吾《山池应令》
附鲍至《山池应令》
登古城南(望)应令
新亭送别应令
奉和山池
附萧纲《山池》
奉和永舞
附萧纲《永舞》三首
奉和山齐
……
徐陵集校笺卷三
徐陵集校笺卷四
徐陵集校笺卷五
徐陵集校笺卷六
徐陵集校笺卷七
徐陵集校笺卷八
徐陵集校笺卷九
徐陵集校笺卷十
徐陵集校笺卷十一
徐陵集校笺卷十二
附录
徐陵年谱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