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井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述位于北京西城区,北起定阜街,南至地安门西大街。 这街上原有一口井,旧名为“人头井”,说是由于井水清澈,打水人一低头就能特别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脸,好像照镜子一样。清代中期有一年大旱,北京水贵如油,城里的井十有八九都干了。而这人头井的水却是一天比一天足,人们奇怪极了。一天,附近庙中的一个小和尚来打水,模模糊糊地发现井水里有个龙头在水波中晃来晃去,好象正吐水呢。消息传到皇上耳朵里,皇上便派官员察看。来人趴在井口上向下一望,果真见到了一个龙头。官员大吃一惊,这时忽听喜鹊叫声,抬头一望,见一支喜鹊正落在古庙的鸱吻上。这官员恍然大悟,原来是庙上鸱吻倒映在井中,形似龙头。可这一来二去,龙头井就叫开了,井所在的这条胡同也成了龙头井街。

历史龙头井街,经对此处出土文物研究,唐代时此处已经有人聚集居住,称龙道村,距今已有一千余年。新建的龙头井标志,在胡同东口醒目处。

旧时分为南北两段。

北段明朝时称人头井,清之后雅称为龙头井。南段称南药王庙街,因有始建于明万历三年的药王庙。

旧鼓楼大街上有药王庙,此处亦有,一南一北。此庙位于龙头井街南端以西,现今地安门西大街73号,香港驻京办事处,尚存大殿及配殿。

街中3638号是南钱串胡同观音庵的跨院南配殿及耳房。

往事龙头井32号,是侯宝林先生小时候到北京后住的第二个地方:

“我们不住在织染局了,我来到北京后住的第二个地方就离我现在住的房子大约一百米远,叫龙头井。现在的门牌是三十二号,是个路东的门儿。我们住在对着街门口的一间小东房里,比人家大房低一截儿。小东房旁边的南山墙就是厕所,可以想像我那时住的地方条件是多么差了。”

42号,是天寿庵,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光绪年间扩建重修,为恭亲王府祠堂,属于家庙类宗教场所。天寿庵

天寿庵坐北朝南,山门上有“古刹天寿庵”字样。殿房共三十三间:前殿三间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殿三间带左右耳房各二间,东西配殿各三间。供奉释迦牟尼佛、关帝、观音、西方三圣。院内如今已是混乱的大杂院。

龙头井街24号,有一位年过八旬的丁奶奶,多年来独自一人收养照顾着上百只流浪猫狗。近些年,已有不少志愿者定期去帮助丁奶奶收拾打扫并照顾小动物,并想办法募集资金。但随着丁奶奶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往这里丢弃猫狗的却也越来越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