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Manual on Statistic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是由联合国、欧共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六大国际组织于2002年共同编写的。它标志着国际公认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基本框架的形成。自此,世界各国以该手册为基准,开展或加强服务贸易统计数据的采集与发布。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较为成功地开展了服务贸易统计。目前已有140多个国家(地区)定期向国际组织报告国际收支项下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并有25个国家(地区)开展了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我国于2007年11月21日制定了《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共有四章及7个附件,章节包括:《手册》的基础:一般引言和概述,编制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所采用的概念框架,居民和非居民间的服务交易,国外分支机构服务贸易统计。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基本原则是,遵循《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 GATS)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确定以四种供应模式,即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作为服务贸易统计的内容。在具体操作上,以居民与非居民间的服务贸易(Services Transactions Between Residents and Non-residents),即国际收支项下的服务贸易和通过外国附属机构实现的服务贸易(即Foreign Affiliates Trade in Services, FATS)两条主线进行服务贸易统计。其中对于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统计,建议按照更为详细的服务贸易分类体系(即扩大的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xtended Balance of Payments Services, EBOPS)和按照贸易伙伴国编制统计数据,并将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类服务贸易按不同供应模式进行分配。对于FATS统计则分别进行内外向统计。其中,本国境内外国附属机构提供的服务作为内向FATS,本国在外国境内的附属机构提供的服务作为外向FATS。而对于自然人移动统计,因其范围难于界定以及可行的统计指标有限,目前尚未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